第27章 五百英里

时为回到职工楼的那个夏天,朱明常教他做菜的时候,经常对他说起自己刚入行时的事。

那是1955年,当时的朱明常也是十六岁,在后厨做杂工,也就是后来粤菜流行起来人们常说的打荷。

不管叫什么名字,杂工或者打荷,拿的都是厨房里最低的工资,干的是最苦、最累也最脏的活,每天最早上班,夜里最晚下班,磨刀,洗锅,备料,擦洗灶台,打扫卫生,这些准备和收尾的活儿都由杂工来做。

但杂工虽然辛苦,却也是最有机会学到技术的岗位,每天从一早干到深夜,给后厨的老师傅打下手,只要人足够勤力,足够有眼力见儿,做上一阵,厨房里怎么回事就能摸清楚。

而中餐厨师一般都是师徒制的,做师父的总有几样独门秘技,不可随意外传。于是便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雇杂工绝对不用年纪大些的熟手,怕养不熟捂不热,也怕是同行来偷师。

所以这个岗位上都是刚入行的小孩,十几岁的年纪,什么都不会,甚至有些木头木脑,就像当年的朱明常。

而当年的师父还是民国时候留下来的老人。江亚饭店虽然已经变成国营单位,后厨的老厨师们总还保有着些过去的习气,讲究的也还是过去的规矩。

徒弟们送烟送酒自不必说,休息天还得上师父家里干活儿。做师父的有时更会使出些手段,比如故意让徒弟徒手拿起很烫的锅子,然后叫住徒弟,慢慢告诉他,在厨房这个地方,哪怕再烫的东西只要拿上了,就是不能随便撒手的。这一关,说是教训也罢,搓磨也罢,考验也罢,当时很多人都经过,只有让师父满意,才会传给真技术。

十几岁的小孩大概都有些中二病,时为听完甚至有些跃跃欲试,以为朱明常也会给他来这么个考验,然后他意志坚韧,天赋异禀,神功护体,完美通过考验,得到朱师傅传授的独门秘笈,自此成为一代厨神……

只可惜,这一切只存在于他的想象当中。

现实里,朱明常一边洗菜切菜,一边接着对他说:“那是真的会烫伤的,当年就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学徒,因为这个把手伤了,最后调去了别的岗位工作。这也就是在国营单位,徒弟算工伤,有劳保,老师傅还吃了批评,要真是民国的时候,这个人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我那时候就记住了,心里想,无论是眼下做徒弟,还是以后有机会做师父,不能伤着自己,也不能伤着别人。”

时为听了,觉得是在点他开车离家出走那回事。几个月前,警察也对他说过,万一出点事,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后果不堪设想。很严厉的用词和语气,但他当时没怎么听进去。

朱明常却一句没提,切了葱姜,起了油锅,继续说厨房里那些事的:“其实,过去那些老师傅总怕被别人偷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就那几招,几十年不变,也没多少技术含量,给明眼人一看就透。

“要是一个人摆个小摊,那还能说光靠手艺。但凡是上点规模的厨房,技术最多只能占三成,管理占七成。有些东西你不如大大方方教给徒弟,年轻人虽苦虽累,但在你这儿有机会学到技术,才会觉得有盼头,愿意继续给你干下去。

“而且,哪怕是老师傅也不能不学习。就像前两年我们单位改制,一批批的下岗,最后能留下的还得是学历最高的厨师。人家当兵复员回来,二十多岁才进厨房工作,哪怕再累也把在职大专读下来了,会做量化,懂管理,在他手底下出餐无论品质还是速度都是有数的,其他人不服不行……”

时为听着,又觉得是在点他。同样是要他回去读书的说辞,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番话他能听进去。

也就是这样,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主动说愿意重新开始上学,但同时也提了要求,想继续住在职工楼,并且转到丛欣读书的那所高中。

时益恒起初不同意,还是想让他回原来的学校里去。那边学习进度抓得很紧,他休学半年多,已经耽误了。

最后还是朱岩又从拉萨回来了一趟,想办法把他转学的手续办妥了。

她找了那所区重的校长,她过去的老师。那里其实也是她的母校。老师当年很以她为骄傲,现在更是这样,带着她到处转了转,看改建之后的校园,还去校史室看了当年毕业拍的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