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效应
纽经所的成立仅在偌大的纽约城掀起一点波澜便转瞬即逝。
《纽约时报》仍旧在鼓吹房价,CDO证券市场依旧保持繁荣,空头在默默的筹措资金蠢蠢欲动,现役和退役裁判盘算着如何更多的攫取利益。
方卓没有再见鲁宾、盖特纳,连小萨老师也是只见了一次,不过,帝国大厦的纽经所办公室倒是很快就被来自哈佛大学的学者充实。
客观,独立,第三方,这是来自方卓这位赞助者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对这家机构的要求。
整个七月上旬,方卓都坐镇纽约为MIGA基金和孔总提供支持。
因慈善晚宴吸引来的资金机构接连几天都更愿意和方总直接对话,而不是MIGA基金总裁那个中年东方男人。
方卓来者不拒,不少机构是在萨、鲁两位民主派大佬的辐射范围,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而如北方信托等机构则是起自芝加哥,因小奥这位政坛新星有所关联。
除此之外,谷歌的创始人拉里在易科的办公室里与方卓闲谈一番之后也个人投了一笔钱。
这笔钱是拉里这一趟来纽约想要买别墅的预算资金……
就怎么说呢,拉里走出易科公司的时候忽然有点茫然和后悔,到底是怎么稀里糊涂的和方总聊着聊着就聊到房价趋势,聊到理财观念,聊到基金业绩,然后冲动之下答应投资的呢?
拉里带着方总送给自己的几份《纽约时报》离开了纽约,打算过个半年再来验证与方总关于房价的小小赌约。
谷歌创始人拿出了四千万美刀,这比不少机构都投的更多更爽快。
只能说,这就是顶尖富豪的一粒尘埃。
相较而言,另一位富豪的作风就很迥异了。
阿川是纽约颇为有名的房地产商,但名声好坏参半,爱炒作的行事作风让很多政商名流都不太喜欢。
他对于MIGA基金过去的收益和未来的投资方向很感兴趣,在慈善晚宴与孔豫对接之后又几次三番的拜访了基金会的真正主事人。
可惜,年轻的东方人口风很紧,只愿意接受投资,而不是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以及,阿川总觉得方总脸上的神色比较古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最终,阿川砍价又砍价,突破1000万的投资门槛,浅尝辄止的投了500万美元。
裁判、机构、富豪,不到两周的时间,MIGA基金额外筹集了3.9亿美元,而大空头约翰·保尔森做空CDO的建仓资金是需要1.5亿。
通过不同渠道流转的资金找到约翰,让他大为惊喜,又接连建立了两只同类的做空基金。
约翰做空的方式是一边做空危险的CDO证券,一边收购廉价的CDS合约,但前者的信息又不是那么容易筛选、渗透,所以,他干脆就以1500万美元的酬劳以高盛的名义自建CDO垃圾证券。
这个流程是高盛看在钱的份上给约翰打开了口子。
不过,高盛也有些奇怪约翰忽然增加了不少的需求量,有在留意市场上的动向,但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收获,它只能继续默默的吸收CDS合约,以此来冲抵自家手里CDO的风险。
高盛的这一动作来自升任财政管家的保尔森,他严厉要求高盛要为CDO做风险对冲,这种态度的坚决在辞掉几个有异议的高管之后得到了彻底的实施。
7月20号,MIGA基金自有的资金回笼了一部分,也有3.1亿美元之多,这些利润是建立在这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互联网产业的回暖、中概股的提振之上,将会继续分出来一些流向约翰·保尔森,以及,针对“两房”建仓。
按照方卓估计,最迟今年年末,市场应该能感受到房地产和次债的凉意,“两房”的股价就会有所反应。
这是一波快钱。
除了能拉拢一些可供游说的美国筹码,它的短期兑现也有助于冰芯的两条腿追赶。
论人才,梁孟淞接近到位,他在台记的一批工程师也在陆续离职,而内地包括中科大在内的几个院校会有毕业人才的输入,这些都是冰芯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
论资金,不用等到次债危机和金融危机完全落幕,做空的钱就能抽出回转,放在需要发展的位置。
有人有钱还有天时,方卓在盘算的时候简直有点忍不住的期盼美联储再来几记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