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天父之教
蔺养成便笑道:“虏酋的剃发令,真是自取灭亡,这是上天要使晋王主宰海内啊。”
接着贺珍又介绍了米剌印在陇西抗清的种种情况,本来米剌印刚刚回到陇西时,虽然手头握有一支晋王交给他的精干兵马,战斗力相当强悍,可是因为这一军孤悬于外,处境相当危险,随时都可能遭到清军隔断围攻而覆灭。
不过自从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以后,西北各地土寇纷纷蜂起。而且这些土寇半数以上,都获得了不少汉族官绅的暗中支持或者直接帮助。
那些被困在关中,既不愿意跟随大顺军离开,又不想剃发遵守清制的官绅,便有许多人参与到了西北土寇群体里。
他们啸聚山林,结寨自保,各聚数千人,侵掠城邑,令吴三桂不胜其扰。
吴三桂虽然数次督兵亲讨之,歼“土寇”数以千计,还擒杀了不少著名的土寇首领,一时间几乎平定了西北土寇之患。
但米剌印很快改变策略,停止了在陇西“游击区”的营田法改革,对于避难陇西的官绅反而给予各种补助和津贴,帮助他们安居在顺军控制的陇西地域,此后再利用这些人在西北一带的社会关系,不断发动前明降兵兵变,或者策动“土寇”与大顺军采取联合的军事行动。
有了米剌印所部精干骁悍的大顺军兵马作为骨干以后,西北“土寇”就不再是吴三桂过去那样,派出几百人就能轻易镇压的情况了。
过去,西北“土寇”多是激于大义,在反清复明的旗帜下聚结起来的老百姓而已,毫无军事能力可言,所以任由清军屠杀焚烧。他们武器极少,缺乏组织和相关的军事训练,往往数百清兵就能平定数千“土寇”,而且经常平定一处以后,不过数人伤亡而已。
平民战斗力弱,甚至毫无战斗力,清军很容易就屠杀镇压,但另一方面,也因为主要力量是平民,所以杀不胜杀,只要没有把平民杀光。往往一批反清义民被剿杀,另一批又接着继续起来反抗满清暴政,这又导致清军屠杀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如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直至把地方上人口绝大部分都诛杀一空,才告一段落。
如此时间稍长,多数绅民便能够认清楚所谓义王吴三桂的真实面孔,不再被他一番花言巧语的“复明”主张所欺骗,终于投入到了和米剌印联合抗清的事业里。
有了米剌印所部作为骨干以后,西北“土寇”的战斗力马上就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临洮府、洮州卫、岷州卫以及巩昌府南部与汉中接壤的地带,全部成为了陇西大顺军积极活动的地区。
米剌印在旧洮州寨设立军府,以过去李自成曾经被左光先击破过的旧战场洮水流域一带为核心,兵出五竹山、首阳山,时时接应巩昌、平凉一带起兵的“土寇”武装,又经常袭扰固原、凤翔西界,令吴三桂不胜其扰。
蔺养成还是有些担忧地问道:“吴贼是明军名将,若东虏大力进剿,米将军一师孤悬于洮州,恐怕难以抵挡吧?”
贺珍和苗里琛二人相顾默然,贺珍回答说:
“情况的确是如此,现在吴三桂没有出兵进剿洮州,大约是因为清军还忙于巩固陕北、陕南等较有价值的控制区,尚未有余暇进去甘肃,更何况是洮州一带边番地方了。
不过我们估计,等到吴三桂可以腾出手的时候,晋王殿下估计也将在中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了,到那时候,究竟谁为主谁为客,我看还很难说。”
蔺养成点点头,虽然贺珍说得十分乐观,不过他从贺珍脸上的神情,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对于米剌印到底能否长期在陇西一带坚持抗清,并没有抱有特别大的希望。
看来大顺军在陇西留兵,更多还是为了起到牵制和阻滞清军控制陕西的作用。
只有和湖广大本营直接接壤的汉中,才是具有更高价值的大顺核心区域。
不过汉中虽然易守难攻,可是现在汉中这边的处境其实也是十分尴尬。汉中北面的吴三桂不消说了,实乃顺军的强敌,而汉中的南面,则是日日整军经武准备一雪前耻的张献忠,同样很不好对付。
蔺养成直接说出自己此来的用意:
“晋王委我来汉,用意两位应该都清楚吧?现在大顺的首要敌人还是清军,所以晋王希望若有可能,我们能够暂时和西营握手言和,一致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