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永乐七年的春天
永乐七年的春天与往年格外不同。
自当今陛下御极以来,大明从未有过大规模的战事。
即便是当年征战安南,大明选择的也是速战速决的战术,仅在短短半年之内便完成了灭国整编之事。
但今年初春,平静了整整七年的大明,因为一则报纸,石破天惊!
江南水师,山东水师,海军学院,京畿禁军,全数动员了起来。
东征这个字眼,随着报纸的传递,迅速铺满了整个大明。
百姓们的请战声更是响彻京师,每日都有百姓自发的聚集在洪武门前,请求陛下伏听万民之声。
一张报纸为何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
很简单,永乐七年的上元节,这一日的大明人民日报只刊登了一条消息。
《日本国王朝鲜大王联奏大明永乐大皇帝书》
臣日本国王后小松,朝鲜大王李祹奏言:
皇天后土,齐归中华之风;甘露庆云,争献瑞麦之颂。
丕承祖宗功业,以致社稷治安。
钦惟陛下乃圣乃神,惟文惟物,光辉尧舜二典,度越汉唐中兴。
顾其弊邑,虽荷国恩,忧在萧蔷,有稽朝贡。
布大明于天下,遐迩同仁;望长安于日边,始终一节。
呜呼,今始小宗,身陷兵危,宗庙尽毁,朝贡断绝。
仰望圣慈,曲察衷素,谨表以闻。
呜呼,臣后小松,李祹者,诚惶诚恐,顿首谨言:
夫女真者,蛮族外藩,负固辽东,不施教化,肆情拒命,掠我国土,克我臣民。
我邦小宗,无力抗拒;惟望圣慈,天兵神降。
救小邦宗庙于倾倒,解小邦万民于倒悬。
呜呼,小宗泣血,大宗垂怜。
伏愿,世镇海疆,以为屏藩。
永乐六年乙末秋八月二十八日上表大明大皇帝陛下。
短短两百个字的奏言书,占据了报纸的一整张篇幅,其他的,什么娱乐信息,朝堂政令,甚至连广告都不见了踪影。
只有一封奏言书,字字泣血。
大明养气七年,藏富于民,更藏气于民。
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大明百姓哪里受得了这种气。
听都没听说过的女真野人,竟然把自家最恭顺的两个小弟给打了,这不是在狠狠的打大明的脸吗?
干他!
必须狠狠的干他了。
于是乎,朝野请战声四起,百姓更是群情激愤。
要求陛下必须出手惩戒一番那群不知所谓的女真野人。
开玩笑,我大明万国来朝,就连乞丐都比别的国家的人要高人一等。
我大明的小弟是你一群女真野人能揍的?
而朝廷的反应更是迅速,在这封奏言书登报之后,便迅速敲定了挂帅出征的人选。
汉王朱高煦,挂征虏大将军衔。
领山东水师,江南水师,三大营之中的神机营,一共八万大军,加民夫十万,并称三十万大军。
以三军总指挥的身份渡海东征,势必要替两个小弟找回场子。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大明更是士气大振议论纷纷。
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大明立国至今,也就只有洪武朝有过寥寥数次。
那是八万精锐战兵,真正的精锐战兵。
要是放在冷兵器时代,一个精锐战兵至少需要配备三个辅兵,外加民夫五人。
对外宣称百万大军也不为过。
大明有了火器,所以只对外宣称三十万,但即便是这个规模,从大明立国至今,也是少有的大规模战事。
也就仅次于洪武朝时徐达大帅北征北元。
平静了七年,大明终于要再一次出手了,百姓们岂能不兴奋激荡。
别说百姓们,就连陈堪,在城北校场亲眼看见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征,心中同样兴奋无比。
这些年来,大明的小的战事从未停过,但大规模的灭国之战,也就朱能南征安南。
而且朱能那一次,说是说朱能带了十万大军,更有西平侯沐晟麾下二十万大军为策应,实际上的战兵也就五万人不到。
朱能带过去的,就是三水师加两万辅兵,战兵不到两万人,沐晟麾下的二十万大军更是水分重的一批,全是云南的土司军队,精锐战兵不超过三万人。
时隔数年,大明的八万精锐,又该在东海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