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奇兵

九月二十五日,微阴,天空似有乌云密布。

张仲坚抬头看了看空中的乌云,放眼远眺东侧,并没有看见什么突厥游骑,这是正常的,自从段志玄那日击破数千突厥之后,事实上已经停战了,都布可汗只是以突厥骑兵小队时不时在外来回震慑唐军而已。

不过张仲坚也遣派斥候探查,付出一定的代价后得知,如今突厥分为两部,都布可汗率主力驻扎在山水河、安乐河的下游,遥制安乐州,这让张仲坚有些狐疑,他不太能确定稽胡首领刘女匿成的心思。

但张仲坚对原州刺史张士贵还是挺有信心的,此人文武兼资,又生性谨慎,即使稽胡降突厥,也难以偷萧关入原州。

另一部分突厥兵力布置在北侧,约莫是在距离鸣沙大营六七里的地方,依山立营,大约是一万到两万的兵力。

“都布可汗的主力距离鸣沙大营至少五十里。”唐俭出现在身侧,“应该是赶不及的。”

看张仲坚脸色复杂,唐俭补充道:“中宁那边已经出发了,郭孝恪亲自领兵,以侯洪涛、冯立为先锋,侯君集为后盾。”

“嗯。”张仲坚应了声,“此战若能胜,且看都布可汗有何动向,但此战若败……”

这样的冒险,让此刻的张仲坚也掌心潮湿,若是败北,不仅葬送多位大将的性命,接下来鸣沙大营只能收缩防线,拼命死守,等着战事在其他地方结束。

其实说到底,在接到李善的来信之后,在察觉都布可汗的诡异之后,张仲坚下定决心,绝不能只是坐看这场战事……我要成为这场战事的主角,至少是主角之一。

在李善的身边,张仲坚是最渴望向上攀爬的那个人……这一切源自于他的志向与之前十多年内被无视造成的反差。

唐俭笑着说:“魏嗣王当年在山东、代地甚至在泾州、原州亦以奇破敌,既然是奇兵,自然有些许风险。”

张仲坚微微摇头,“阿郎看似剑走偏锋,实则心有成算,当年招抚苑君璋,去岁雪夜下萧关,看似冒险,实则有必胜把握。”

整理了下心情,张仲坚转头看向大步走来的刘仁轨,轻声道:“泾州一战,你手持中军大旗,随阿郎冲阵,一战功成,此战你亦携旗在某身侧,旗倒,斩你头颅。”

刘仁轨兴奋的高声应是。

此时此刻,鸣沙大营南侧五六里处,山坡后的一股突厥游骑正在歇息,随着一声诧异的呼喊,众人转头看去,黄河中一支舰队缓缓的出现在眼帘中,顺流而下的船队势若奔马。

“这么多船只?”为首的突厥将领有些诧异,这些天也没少见黄河上的船队,因为黄河上游有中宁、中卫诸多城池,还直通会州,所以多有船队运载粮食、军械支援鸣沙大营。

但一般都是五六艘而已,今天却是好几十艘。

都布可汗身边的谋士赵德言曾经怀疑过,灵州军主帅张仲坚依黄河而立寨,其实是不合兵法的,但常有船只从会州、中宁抵达鸣沙大营,这倒是有点像几百年前刘寄奴创的却月阵的变种。

目送大量的船只迅速的消失在视线内,突厥将领有些沮丧,实在想不明白大汗为什么还要在灵州盘桓不去,虽然会州不可能支援兵力,但源源不断的粮食补充,使得突厥大军围困鸣沙大营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鸣沙大营高处,张仲坚也看到了船队,命人打出红旗,船队没有停歇,而是径直向下游驶去,消失在了弯弯绕绕的山岭之间。

张仲坚回到中军帐内,扫视着略为兴奋的诸将,“此战,均用骑兵,段志玄率三百重骑兵,一千轻骑为先锋,史大奈、何流率一千重骑,两千轻骑次之。”

“某率余下骑兵在后,中军大旗不退,诸将当奋勇向前。”

众将哄然领命,陆续出帐点齐兵马,张仲坚握住唐俭的双手,“一旦战起,都布可汗或难以及时来援,但可能会径直攻鸣沙大营,还请茂约公坐镇。”

“必不负所托。”唐俭双手用力,“此战不在杀戮,需行动果决,三郎,必要全身而退。”

张仲坚深吸了口气,不再说什么,唤来亲卫,披上铠甲,牵来坐骑,马槊在手,长刀挂侧。

其实张仲坚不用太担心都布可汗,这位等消息等得无聊的大汗今日来了兴致,率数千骑兵南下去了安乐州,以使者告捷稽胡头领刘女匿成,若不早降,鸡犬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