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道阻且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系统内正在发生着骇人的事情。

庞然大物的行星们,体积在一圈圈的缩小,卫星则是基本已经被拆解干净连地核都没留下,而布置在恒星轨道附近的小斑点的数量则是在几何倍的增加,不像瑟琳人那样受限于人手的采集者们,肆无忌惮的铺设着反物质巨构在制取反氢原子。

此时巨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亿座!

这是什么概念,一座每年可以制取十千克的反氢原子,一亿座制取出来的反物质那就是每年一百万吨!

“数量还是太少,如果能按照计划中设想的那样就好了。”

初观望着恒星方向,发出感慨。

它本来还以为反物质巨构能够近似的做到遮蔽恒星光芒,按照计划中的理想状态,反物质巨构会组成星云般围绕着恒星。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个恒星系统里的行星资源不可能支撑我们孕育这样数量的反物质巨构。”

采集者们习惯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初刚才用无线电通讯发出的感慨被其他的采集者们获知。

“加上最外圈的陨石群也不够,最起码还要再拆几十颗气态巨星那样庞大体量的类地星球才勉强够,这颗恒星太大了。”

“如果能把反物质巨构体型缩小的话,数量还可以再翻上一些。”

“这没有意义,大家都知道,反物质巨构这样的体型,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制取反物质,缩小体型也就意味着制取量会下降,到头来哪怕组成云团,遮蔽恒星的光芒,产能也不会上去多少,本末倒置了!”

采集者们争执起来,虽说行星还没被拆干净,但了解资源量的它们是可以大致判断出所有资源可以建造多少巨构,再根据这些计算的数量结合现在的巨构数量,自然就能清楚最终反物质巨构能不能达到遮蔽恒星光芒的程度。

“恒星占据了整个恒星系统质量的百分之九十或九十以上,如果我们能够像拆解行星那样去拆解恒星就好了。”

“这样反物质巨构一定会足够。”

初十分遗憾的凝视着恒星,如果它们能够在恒星上作业的话,能做到的事情就远远不止现在这样的程度了。

可是它们不能,生命形式和技术限制了它们不能乱来。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初,恒星的环境要比气态巨星恶劣太多。”

“没错,那样的温度我们还没接触多久就气化了,更别说开采恒星的物质资源。”

“况且还不止温度那么简单,高能辐射是极其致命,尤其是对我们来说,这些辐射不禁会烧毁我们的躯壳,更会破坏我们的基因,从原子核层面破坏我们的组成元素,哪怕是高温行星也比不上恒星的恐怖。”

初的异想天开,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被同族反驳,它们不希望初这样做,没有可行性,蛋白质的生命结构限制了它们。

其实不仅仅是蛋白质,就算是非生命的机械结构也不行,机械结构虽然不怕高温,也不怕辐射,可要驱动这些是需要控制元件,而控制元件是怕高温也怕辐射,辐射会把微观尺度的集成电路烧断,电磁脉冲能达到的效果,高能辐射也是能够达到,说到底辐射也属于电磁波。

可别认为全方位给控制元件密封就可以解决问题,原子的组成是原子核与电子,而电子和原子核之间非常的空旷,把尺度放大的话,就相当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距离尺度,像不带电的伽马射线,或者不带电的高能粒子流,完全可以穿透物理隔层,摧毁隔层后面的控制元件,尤其是恒星这种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巨量这类辐射的星体上。

如果是机械体,那么最起码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开采恒星物质?

中子简并态!

这种物质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号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紧密相连在一起,连光都无法穿过它们之间的间隙,所以可以近似的理解为不存在,这种材料的反光率会是百分之百。

瑟琳人有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科幻作品《四体》中,曾经有过对这种材料的描述。

然而也仅限于这样,要想从科幻作品里拉到现实当中,技术难度将是非常的高,而诸多问题中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一条问题——中子不带电也不受电场影响,要怎么将它们约束到宏观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