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盛怒
进入到四月份以后,除了突发的案情以外,便是催促清理军屯的旨意全都到了边军将领的手上,各个新任的巡抚也迅速赴任,确保治下内地卫所的平静。
蓟州镇被兵部尚书齐承隧带兵从永平到遵化再到密云这样犁了一遍,原本这里的十来万军队说起来不少,但分散在各地镇守,面对朝廷精锐几乎没有任何办法。
杨尚义的人在前,麻斌领着锦衣卫在后,配合清理军屯的活命,然后在蓟州重新整编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一个职位,不愿意或是被查出来阳奉阴违的先斩后奏。
确实会有些人不满,毕竟有个杀神,这事在京里都传得广,但那也得憋着。
清理军屯最困难是在起步阶段,一旦部分区域开始铺开,事情的真相逐渐展露在所有人面前,朝廷真的把三十亩或五十亩的田分到每户士卒手中的时候,局势又会逐渐平稳下来。
这事儿本质就是皇帝用强力的手段洗劫了一波中层军官,的确引来了叛乱,但后面这些军官也失去了作乱的基础。
于是朱厚照同意齐承隧班师回朝。
但麻斌却没有整队回京,他获得了几日休整时间,之后按照京里来的旨意越过宣府,去大同找王阳明,所做的事情当然还是一样。
另外,总督甘肃、宁夏、榆林三边的周尚文在圣旨催促之下加大了力度,严令各地加快军屯丈量工作。
随着矛盾的激化,四月六日,他接到军报,榆林镇几个卫所的将官围聚哗众,要求上面在清理他们名下屯田的时候至少留下五百到一千亩。
局势稍显不稳。
即便如此因事关兵乱,周尚文也不敢马虎,免得出了丑,惹来皇帝责备。
不过真要说大乱,他也不担心,王守仁就在大同镇和三关镇一带,他们两个,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帮兵痞还能上天不成。
他这样一走,弄得陕西巡抚王琼只能半路改道,向北也赶往榆林。
西北春末夏初时冬日的寒意开始逐渐远离,层峦起伏的山脊上偶尔能见到几片绿意。
陕西巡抚有一点不好,便是头上还有个三边总督,就像王琼原来在浙江,也有一个浙闽总督。
在他看来,这个周尚文还真是有点意思,大明自宣德以后,渐由文官领兵,像王守仁、杨一清都是文官出身,只有这个周尚文,封了靖虏伯不说,还以武官的身份总督大明西北。
这背后,除了皇帝重视武将以外,应该也与此人能耐有关。
路上接近周尚文亲率的两万精骑时,王琼开了眼了,两座山谷之间,漫山遍野的战马和军旗,而人虽多,行军却不乱。
巡抚也有提督军务的职责,所以说他能感受到这支西北的边军与浙江那等内地卫所之兵的区别,这些人看着个个精悍,全然没有垂头丧气或是军容不整的情况。
周尚文也知道原来王廷相被调走,新来了个王琼。
他对这些人没多大感觉,只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带着他一起去了榆林。
在眼下的朝堂上,他们都算位高权重之人了,相见之后一番客套自然少不了,随后王琼便说:“今年大朝会,周部堂必定已经知道了,陛下对军屯清理已下定决心,也因此,下官一天不敢耽搁,半路听闻榆林有事,便是固原也没心思去了。”
实际上,王琼比周尚文要大上十几岁呢。
但军功无敌,周尚文对鞑靼作战屡立战功,现在已经是伯爵了。
“蓟州那边,是怎么做的?”周尚文略有听闻,不过他毕竟离得远。
王琼一愣,随后讲,“凡反对者,皆以抗旨论处。”
营帐里另外一位将军听后讲道:“那看来榆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军屯清理有莫大的好处,便是再难,也要做下去。”王琼强调了一句。
周尚文也自有主张,“马荣。”
“末将在!”
“你先领三千人,快马赶到榆林。将那几名闹事的将官先行控制起来,以免夜长梦多。”
“是!”
这件事,不杀人怕是弄不成了,这里还不像甘肃,甘肃那些菜兵,几次拉出来更他的骑兵一练早就没其他想法了。其实效率比榆林高的多。
孙希烈是周尚文手下老人了,他有些惴惴不安的问,“榆林也要杀得血流成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