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才和普通人的不同以及高深的几何学问题
之前有关回文数猜想的舆论热议还没有过去,网络上还有很多人都在讨论着。
然后他们就注意到,王浩又发了新的博客。
《一个小研究,证明6174问题》,新的博客文章的名字,题目还是以‘一个小研究’为开头,但研究的内容则变成了6174问题。
这确实是个小证明。
6174问题,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数学猜想,因为它的答案是确定的,但确定是依靠对于四位数的覆盖性计算,而不是正规的数学证明。
之前可没有任何数学家,严格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好多网友看到了新的博客内容,顿时又评价起来,“又是一个‘小’研究,这个研究还真是‘小’,只不过证明了其他人没有证明的问题。”
“我又涨知识了,知道了一个6174猜想。”
“问题是,文章内容并不是科普,而是真正对于问题的论证,大概率来说,还是严格的论证。”
“前一天对于回文数的否证,已经被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以及科学院应用数学所确认,这一篇肯定也没问题。”
“虽然我只能看懂题目,但不妨碍我觉得很牛叉,谁支持?谁反对?”
很多人关注到了王浩最新发表的内容,他们发现确实能说是个小研究,但专业的学者更关注证明过程本身。
邱成文听到消息的时候,就看了一下证明过程,发现确实是很有意思的论证,对比起回文数猜想196的否证思考起来,“还是用了构造方程、极限论证的手段,两个研究所用的方法有点类似啊?这是巧合还是……”
两个研究所用到的方法有些类似,但新的研究所用的方法,相对又要复杂一些,也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邱成文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有关联,他索性也不去深究,朝着旁边的教授感叹道,“王浩,还真是高产啊?”
“这才两天吧?两篇研究,和两个小猜想有关。”
“怪不得去年的时候,会爆出一个月发表十篇论文,以前我都觉得是积攒的论文一起发的,现在我相信了。”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解决一些没有人解决过的小问题,或许真就是解决小问题。”
王浩发表的新研究,也就是6174问题的论证,确实可以说是个小成果,但哪怕是小成果,也是其他人没有完成的。
好多学者们发现他再次把成果发表在博客上,就和综合楼办公室的其他人一样,感觉是非常的浪费,类似的成果绝对可以发表一篇SCI,甚至是一篇很优秀的SCI。
有些人仔细想想,也就觉得很正常了。
在数学基础的科研领域中,没有获得菲尔兹奖的资质,可以说再努力也只是个数学理论界的打工人。
很多老教授们研究了一辈子的数学,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顶级成果。
努力无用……
这句话说出来让人有些丧气,但放在数学基础的研究领域,就是一句纯粹的大实话,每一个能在数学技术领域取得成果的,都可以说是世界最顶级的天才。
比如,著名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他被认为智商超过爱因斯坦,这也许是个夸张的说法,但由此也知道陶哲轩是有多天才了。
其他很多天才数学家也是一样的,他们只用很短时间完成的成果,大部分人耗费一辈子也追求不到。
现在的王浩也是一样。
他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且还是那种很努力,总是能有数学成果的天才。
在其他人看来,足以发表出SCI的数学成果,放在他身上就只是个小研究而已。
这并不是凡尔赛,他本人大概率就是这么认为的。
人和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
有钱人买个几万、十几万的包,眼神儿连动都不会动一下;穷人吃上一顿饭,花上100块都会觉得很贵。
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里,王浩就属于最顶尖儿的那个档次,也许他研究一天、两天就能出个小成果,而类似的小成果,其他人需要努力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都可能完成不了。
从王浩发表研究成果的频率就能知道,他做研究花费的时间确实非常少,正因为用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不在意也是很正常的。
这一点张志强可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