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四方震动 不战自溃
“跑得好快!来之前听说恒温也是一位枭雄,怎么如此没种,他要是留下来死战,我倒是能佩服他几分!”
方杰看了眼前的城池一眼,忍不住的感叹。
石达开听到这话,微微摇头,他跟着谢玄这些天,已经大概知道了谢玄这些两晋时代的文臣武将的思维方法。
两晋时期,君臣之义早已被践踏在尘埃里,几乎没有多少人把忠义放在心上,动辄叛乱。大半的文臣武将,都把家族放在国家之上。
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和存续才是最重要的。
号称笛圣的桓伊也不例外。
而桓温,这时候估计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携民渡江的刘皇叔了,当年刘备遭到曹操的虎豹骑突袭,同样没有死战,而是一路撤退,保留了有生力量。
对于他们这种一方之主来说,死守城池是下下之策,只要有人,就有未来,要是麾下大将战死,兵卒溃散,那才是真的没有了未来。
石达开心中明白,嘴上却没有说。只是和方杰带着少量亲随看着出城请降的原江陵守将,暗中做好了防备。
对方出城请降,大局即将奠定,但身为大将,越是在即将获胜的时候,越是不能放松警惕。
在收到消息后,谢玄很快带人过来,把出城请降的将领叫了过来。
“末将拜见谢将军!”
江陵城的守将同样是东晋时期的人,而谢玄在东晋时期的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或者说,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即便是桓温手下的将校,也会对他们十分尊重。
东晋时期,人人都羡慕世族,人人都想成为世族,在这种风潮下,无论是军中的将校,还是民间的百姓,面对那些郡望世族子弟时,天然就矮一头。
如果对方是名震天下的名将名臣,那双重身份的叠加,更能让寻常人仰望。
江陵的守将之所以敢带着少量兵卒出城投降,便是因为夏军的统兵大将是谢玄。
如果换成贺若弼、傅友德……他们绝对不会这么轻易投降。
他们的骨头,尤其是中低层将校的、寻常出身的人,骨头没有那么软。
谢玄态度温和,当即前来将对方扶起……
此时。
江陵城外一座山峰的半山腰上,这里登高远望,能远远的看到江陵的动向。
苻坚和王猛早在夏军消息传来之前,就已经悄悄的出城,来到城外的一座村子落脚,并时刻关注江陵的动静。
公安沦陷,江面水战,桓温水师溃败,本人又弃城而走,这些情况,他们都收入眼中。
苻坚眉头微皱,看着夏军开始接收江陵,心中有些难受。
“江陵重镇,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落入夏军之手,真是……唉!”
苻坚忍不住的叹气。
这可是他一直看重并想要夺取的根基之地啊,他和王猛不断的筹谋,想了一个个办法,暗中拉拢桓温军中将校,在江陵收买探子。
为的就是能找到机会,在城内发动突袭,夺取城池。但现在一切都化为泡影。
毕竟,桓温和夏军不一样。
面对桓温这个老熟人,苻坚和王猛都有很强的心里优势,有信心能将之击败,而夏军,背后是庞大的大夏王朝。
是亿万军民,数百万战兵,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强大对手。有着深厚无比的底蕴。
当江陵落入夏军手中后,苻坚和王猛的心智再坚定,谋略再出众,也无法动摇夏军在江陵的统治了。
能充当夏军对手的,唯有东汉这样的顶尖王朝。
王猛神色冷静,静静的看着极远处城池,片刻后,才回应道:“明公,江陵被夏军攻占的消息,很快就能传遍四方,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机会!”
“江陵易手,桓温的临湘水师很快也会溃败,他在洞庭之南的城池,也会陷入动荡。夏军要在洞庭之北和汉军交锋,不会把目光放在南面……”
“我们马上前往湘阴,先夺了这座城池,然后从湘阴南下长沙,趁北面大战的时候,招降纳叛,重组大军!”
洞庭湖水域广阔,把荆楚分成了湖北和湖南。
大夏想要的,是湖北之地。湖南暂时没有功夫理会,而这便是苻坚和王猛的机会,他们从湖南还能继续向南,攻入岭南之地。
岭南加上湖南,如此辽阔的地盘,要是有机会的话,足以建立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