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建议 后路

“刘义隆……希望刘牢之到了江南,刘宋的兵马能挡住明军的攻势!”

步骘叹道。

明军除了李文忠之外,还有耿炳文,康茂才等大将,

八十万大军气势如虹,若不是因为三面都有强敌,只能拿出一部分的兵马来攻打京口。刘宋早就在明军的攻打下支撑不住了。

韩熙载说道:“刘牢之乃是天下名将,北府军也是精锐,再加上我军提供的粮草器械,挡住明军应该没有问题!”

大殿内的众人都对和刘宋结盟没有意见,

文武群臣得到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淮军从出兵到现在,连续覆灭好几家诸侯,兵锋已经钝了。

军中士卒的士气虽然还保持的不错,但体力和精神已经濒临极限,必须缓和一段时间。

有了缓和的时间。

他们才能把受到战场刺激而飙升的实力稳固下来,变得更加强大。

但在他们变强的这段时间。

淮军必须要收回那种咄咄逼人的攻势,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内部的调整,还有安抚经过战火肆虐的千余万百姓身上。

扬州附近的百姓若是不归心,王景想要渡江攻略江南,很容易后路不稳。

谢晦这时候神色微微迟疑,片刻后才开口,说道:“王上,臣以为江南之地固然是我军未来要关注的战略要地,但西面和北面,也不容忽视!”

“臣这些天看了以前的军情奏报,淮河上游的钟离,也就是凤阳,还有运河以北的徐州,对我军来说非常重要!”

“其中凤阳乃是江淮要地,将来若是中原诸侯相互吞并,出现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他想要攻略江淮,最有可能的两条路线中,便是顺颖水入淮攻打寿春、凤阳!若是两地被占,敌军便可顺流直下,直接攻打我军腹地!”

谢晦开口说话的时候,王景和步骘等人都认真的听着。

虽说谢晦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好,但他的确有着能力,是刘裕创立王朝的重要帮手,以及统兵出战出谋划策的智囊。

若是刘裕能一统天下,那谢晦就能成为陈平这样的人物。

他此时在淮军当中官职虽然还不高,但能参与核心重臣的议事,众人也绝对不会忽略他的建议。

此时王景听得便下意识的点头。

王景率领大军在淮东一路横扫,光想着怎么出兵江南了,的确对自家的后方有些忽视。

当然,也不是王景真的忽略了后面。

而是淮军西面的三家势力中,淮河北面的是西楚项家军和北魏的元英军,淮水之南凤阳的则是曹景宗所统御的南梁精锐。

三家的兵马都比较犀利,能征善战,即便是淮军对上也要脱层皮。

不过他们兵强马壮,却少了文治,能强大一时却注定不能长久,所以王景便把这几家势力当成了和更西和更北诸侯的挡箭牌。

只要三家势力不灭亡,王景就暂时不用考虑西面的问题。

“臣也明白王上的想法,是想让项氏和曹景宗充当盾牌,这不能说错,但事随时移,我军在拿下扬州之前,这的确是稳固后路的好办法!”

“但在拿下扬州之后,我军就要考虑如何拿下凤阳包括更西的寿春要地!唯有两地在我们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的稳定西路!”

谢晦说的很明白。

凤阳这块战略要地,在别人手中,淮军便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将来有一天中原一统,想要攻打江淮,那么凤阳就会成为淮军的破绽。

此时淮军的疆域,从北到南,中间被淮河和运河分割成四片,也就是说,淮河和运河便是淮军的生死线。

一旦两大河道被敌军控制,或者河道的战略要地落入敌军之手,那淮军还没决战就会先失三分胜算。

“谢先生说的有道理!”

韩熙载沉吟了一下,赞同道:“自古以来,江淮之地首重寿州,以我军眼下的疆土分布,未来建国立号,寿春便是王朝西部的重镇!”

“还有宿迁和邳州,我军也要先行拿下。以宿迁和邳州为北路的重镇!”

王景微微点头。

“谢先生提醒的是,江南广大,诸侯和强敌众多,在攻略江南之前,的确应该稳固后方!不过即便是向西和向北用兵,也是扩军和稳固内政之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