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伐竹取沥
天色将明未明。
景泰帝十数年如一日,前往御门听政。
非雨雪酷暑天,他都是步行过去,轿辇仪驾在身后跟着。也算是按照茹院使的叮嘱,勿每日久坐不起,能走动还是要多走动下。
路是一样的路,身后跟着的人,却已与十年前不尽相同。
兴安年过七十,实无力再随行上朝,素日只留在乾清宫做些清闲教导之事。
金英倒是依旧精力旺盛,东厂和皇帝两手抓。
此时跟在皇帝身畔,将一早呈报进来的消息小声回禀:“于少保昨夜旧疾复作,今晨具表上奏,实不能至常朝,请陛下恩准一日病休。”
大概太祖朱元璋本人是工作狂加控制欲爆表的关系,从洪武朝传下来的规矩,大明在京官员请假都得是‘自行具奏,取自上裁’——想请假是吧,直接跟最大的领导说。
后来的皇帝没有洪武皇帝万事都要抓的精力,批假的事儿也就都交给了秉笔太监。
旁人也罢了,但于少保病了,金英批红后还是得赶紧跟陛下回明。
其实说之前,金英就察觉到皇帝今日心情不太美妙,而回禀后,就见皇帝脚步停顿。
连带着身后长长的随行队伍都立刻停下。
太医院曾回禀过:于少保旧疾,劳累易复作。
朱祁钰:“朕知道了,奏准三日假。”
金英:诶?可于少保没请三日假,就请了一日。
**
这日常朝,于少保未至。
这倒是让欲出言弹劾的官员越发畅意无所顾忌:毕竟当面怼兵部尚书,还是有点心理负担。
背后说人长短就……不对,他们很快说服自己抬头挺胸,这是御前,怎么算是背后呢?
在京中参赞军务的武将罗通最先站出来:他的事儿急,得先弹劾。
因于少保提出的‘北境有异动奏令武将备边’的武将里,就有他。
他不想去!
京城多好呐,近在帝侧又荣华富贵,何必去边关吃沙子。
“陛下,诸边动辄上书请朝廷调兵遣将警惕敌袭,不过是他们畏战夸大,迷惑朝廷罢了。兵部不能分辨,也跟着喧嚷裹乱调动边军,不过是以图御敌虚功。”
今日兵部尚书不在,左侍郎项文曜出列回怼:照你这么说,边关有异动都不要报,等被人攻破了再报?难道你得了小病不治,非得拖到快死了再治?
又向皇帝回禀:“于少保乃谋国安民之言。”
罗通在旁‘自言自语’道:“果是谋国安民,于少保何不自行?”
项文曜被他拱的火起,刚要继续反驳下去‘十年前少保就曾亲出边关’,就见皇帝摆手。
朝上登时肃静。
皇帝看了罗通片刻,开口时却不是对着他说,而是对满朝文武道:“朕有要事出宫一趟。”
百官:?
而朝上有经历过正统一朝几回奇葩朝堂的老臣,下意识悄悄转头看了看天边,也没飞来一只仙鹤啊,咋当今也要上朝上一半就走?
“众卿就留在这儿。”
朝臣们更懵:上朝奏事,就是臣子奏给皇帝,陛下有事先行,留下我们在这儿干啥?罚站吗?
也差不多。
景泰帝道:“于少保今早因病休朝,令朕不免想到乾清宫内御案上,还有他昨日所上数十封事关朝政的节略奏疏。”*
“十数年来,每日如此。实在是恪勤匪懈,清慎明著无有过公。”
景泰帝自己早心知有定,但今日,他是要说给满朝文武皆知,尤其说给那些闭着眼不愿知,不肯知甚至要反诬于少保‘腰玉珥貂,安享权势’的人听。
听话听音,罗通脸色已经大不好。
谁说陛下近来与于少保生出嫌隙来着?自己是不是被人当枪用了?
但他没有时间细想了。
毕竟皇帝正在吩咐他做事——
罗通跪了领旨。
只见随着陛下的话语,两个小宦官搬了两摞厚度可观的奏疏和公文出来。是皇帝方才在路上得知于少保今日不能支撑告病后,令人回去取的。
这是皇帝这两日该处置的公文奏疏。
“你方才道,于少保自己为何不去边关守备?”景泰帝将最上面一封奏疏拿了起来,今日除了病休奏,于谦还另上了一道奏疏,表明愿亲往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