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税战(二十一)
向来性格比较沉稳的苏辙,此时心情难免也有一丝波动,非常懊悔。
倒不是说他怕输,他可没有他哥哥那般心高气傲,在他心中,这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只不过他认为自己应该事先就察觉到这一点,因为这种现象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汉唐都发生过,这就不是一个特例。
许生子作证时,苏辙是一句质疑的问题都没有,他只是问,他卖得是不是盐,你卖得是不是盐。
换而言之,只要查到王洪进的私盐,不仅仅是贩卖到许州,那么张斐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而且毋庸置疑,王洪进的私盐也不可能只贩卖到许州,因为王洪进为得是利益,他又岂会管百姓是否生病,是否缺盐。
细节!
细节!
谈了很多遍,结果这么大一个漏洞,他们竟然完全没有察觉到。
他们只盯着这盐合法性。
虽然目前也不一定会输,但张斐的理由,肯定会影响到最终的判决。
问题是,就是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只要他们稍微再用点心,对方就是毫无机会。
而此时,贵宾席上也是一片沉默。
其实不少官员心里都在骂娘,你张三摆明就是在指鹿为马,赵文政又不是去做善事的,他是去赚钱的,但这嘴上又不好说。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这盐政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要说是恶法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如赵抃、曾巩他们在地方上当官时,也不是没有面对过私盐问题,但许多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百姓买不起官盐,那能怎么办。
要是没有私盐的补充,这国家都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
其实关于当时许州的情况,官府的确是有记载的,因为当地一些官员都看不下去,就直接上奏朝廷,告知此事。
但能怎么办呢?
没钱发工资,朝廷也只能装糊涂。
别说北宋,古代盐政都存在着诸多弊病,盐利一直都是朝廷财政的重要来源,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只要遇到棘手的问题,就简单粗暴的从盐里面榨取利润,时常导致盐价非常高,这穷人根本买不起,而盐商也不可能亏本卖,这又导致出现盐的真空的地带,这就给予私盐侵入的机会。
王洪进的私盐当然不止是卖去许州,但近两年确实是将大部分盐都卖去许州,就是因为许州离开封近,同时那边又出现真空地带,这利润是非常高的。
手中大部分的盐都往那边卖。
苏辙深呼吸一口气,收拾了下心情,然后站起身来,是非常坚定地说道:“对方显然是在故弄玄虚,指鹿为马,官府的施政不当,是决不能作为赵知事贩卖私盐的理由,这是两回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况且赵知事还是宗室,还是朝廷大臣,他在得知这种情况,应该立即禀报朝廷,制止这种情况,而不是立刻派人前去当地贩卖私盐,趁机谋取高额的利润,根据我们掌控的证据来看,赵知事只是为求谋利,而非是关心人命。
这就是在贩卖私盐,和每一个私盐贩并无任何区别。”
曾巩点点头,又看向张斐。
张斐站起身来,道:“其实我要说都差不多已经说完了,对此我只是有两点想要补充,首先,郎中卖药不赚钱,死得是病人,而不是郎中。其次,就是当时朝廷也并不是不知道这事,也并不是没有大臣建议过,但是结果百姓并没有等到官府的良药。我说完了。”
说罢,他便坐了下去。
对于这条罪名,他要说的就那么多,因为苏辙也并没有质疑当时许州的情况,以及这些盐确实救了那些百姓。
既然自己的核心观点,并没有遭受到攻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最终怎么判,就是主审官的事,他已经是竭尽所能。
现在压力都集中在了曾巩身上。
他沉眉思索着。
他确实受到张斐言论的影响,朝廷恶法伤民,若还不准百姓自救,这的确说不去。
他在地方上当官时,也曾默许私盐进入自己的地盘。
坐在旁边的李开突然小声道:“知府,以前吕公在的时候,常常都是押后判决。”
曾巩瞧他一眼,神情是极为尴尬。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开会对张斐产生那么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