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整个牡丹厂工人最得意的就是那套机械臂, 生产效率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直观的感觉,但是格调就上去了。
产线小组长感慨颇深:“以前有人上个厕所,我就得去顶班,人只能一个一个的去, 要是前一个便秘了, 后一个能跟他打起来, 现在终于有一个岗不用我顶了。”
全套机械臂能顶前中后三条线的同类岗位, 只要留一个人看着,如果出现小故障,及时处理就行。
以前人折腾线, 现在是机器折腾线, 人管机器。
管机器的人也很得意:四舍五入,咱也是个管理层。
安夏对此并不满足。
其实最好的发明,应该是自下而上。
常年累月的工作中,总会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自上而下,让一堆没有从事过一线工作的人凭空去想工人们需要什么,效率会大大降低。
安夏能提出改进方案,也是因为她在车间里看见的, 跟她在新闻里看见的不一样, 觉得有些地方可改。
完全是凭借一个模糊的概念。
只能偶尔为之,无法长久。
现在牡丹厂又养不起一整个专家团队,整天围着车间转, 专门发掘效率可以提高的环节。
依她所想, 最好的路径是:工人提出有哪些地方纯属堆叠人力,毫无技巧可言,专家论证是否可以由机械完成。
厂办通知,希望各位工人积极献计献策, 寻找工作中可以省时省力的地方,然后汇报给自己的组长,统一收上来。
三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说点什么。
这不可能,牡丹厂现在的生产模式还是以前的那一套,能改的地方肯定很多。
安夏在九厂的时候听说过一些小八卦。
以前工人们在工作中也时常会有一些小巧思。
经常是一些操作手法和思路上的创新,没有太大的难度。
有些时候只要一个小东西,就能减轻工作量,工人们就自己或是几个人,叮叮当当的弄一个出来,给自己的工作省点事。
但是没有人想过要全厂推广。
最多也就是车间里知道,朝夕相处的同事受益。
虽然,全厂推广会有名声,可是这个名声带来的麻烦远远大于带来的好处。
奖金是一定不会有的。
升职也得赶上刚好缺人,且没有什么关系户顶过来。
但是,其他的麻烦无穷。
东西是你发明的吧。
后续你得管吧。
万一机器在运行中出了什么差错,产生了损失那是谁负责?
谁发明谁负责呗。
不说出了差错,普通的运营维护也得是发明者永远甩不掉的附加任务。
这不是空口说白话,污蔑领导,而是有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这个「例子」年少轻狂,得意的把自己的小发明介绍给其他车间,大家用着都挺开心的。
他捧着发明出来的东西,兴冲冲拿去跟生产主任献宝的时候,这个他没日没夜钻研几个月才做出来的东西,生产主任甚至连碰都不愿意碰一下。
主任直接把他支使到了车间,让他自己去做巡回表演。
他的目的达到了,好几个车间都用了他的小发明。
然后,各个车间有点小事就叫他去看看。
终于有一天,他因为不愿意再付出业余时间给其他车间做维护工作,而言语过激,终于得罪了上级。
现在,人就在牡丹厂。
属于是——“老歪脖子树还在景山上看着你们呢,你们就忘啦!”
虽然三个年轻的厂领导作风上确实比老九厂欢快活泼了许多,给钱也大方。
但是谁知道在其他方面是不是跟老领导一脉相承呢?
余博士他们都是外人,研发完了就走,他们可是要留在厂里养家糊口的。
安夏得知此事后,与另外两个人商量,应该给愿意花时间动脑子的工人奖励。
陈勇支持:“可以,不过权责还是要分明,不能让工人觉得发明出来东西不是光荣,而是负担。”
龚伟早就看老一辈各种不顺眼:“那个人的事我知道,当时我就站在生产主任那孙子旁边,他一直说自己手重,怕弄坏了,所以不肯接。屁咧,他就是怕接了,这事以后就是他的责任。老滑头。”
只是九厂给工人们带来的坏印象实在是根深蒂固,这不是用嘴说几句话,贴几张通知,就能把工人心中的疑虑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