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莫名敌对

皇上被害,太子被刺,摄政王逼宫不成反累其身亡。

大臣商议最终一致通过,按照昌邑袓上的规定,按顺位法由八皇子继位,二日后的吉日举办登基大典。

火翊临危受命,接受了皇上的遣诏,担任了新皇的摄政王,铺佐新皇登基并协助新皇管理朝政。

新皇登基之后,有感于丞相对于朝廷的忠心,仍任丞相一职。

丞相对于他被拓跋长掳入皇宫中,威胁他同意合作的那二日终究是耿耿于怀,更换担心与他一起关押的那批宫员日后说出此事。因此寻了个机会,对于小皇帝举报这与他一同关押的大臣们的名单,说这批人全部都是拓跋长的人,恰好他们中有许多人也都在出宫之后,违心的写过拥戴拓跋长的标语悬挂于自己的府门外,小皇帝信了丞相的话,将这些人按着丞相的意思,流放了几人,还有几人以谋逆罪诛杀。

丞相本意是把这批人全部都杀了,可是一些没有在府门上写上拥戴拓跋长的大臣,无法定他们的罪,于是流放出京,永不得进京。

他为了以防万一有人把他也被拓跋长关押过的事情说出去,于是秘密派出杀于,在这些被流放的大臣们离京之后,装成流匪一一杀害了他们。

拓跋长的尸首以谋害皇上之罪弃之荒野,受不能入土之罚,他的家人更地以流放于荒芜之地,永世不得录用。

皇帝登基第二日,即主持了先帝出殡之事,与皇后共同葬入皇陵之中。新皇为表对先帝的孝心,亲自守孝七七四十九日,国孝期间,民间不得有嫁娶,不得喧乐。

新皇即位,百事待兴。小皇帝每每有困惑之事,常常先询问比斯利意见,再象征性的询问火翊的意见。这样的事情过了几日,终是让善于见风使舵的大臣看出了一些苗头。朝堂上已经有了一些大臣重新站队,移进了丞相的阵营。

本是一步错,步步错的丞相,却因他的先见之明,替他在水上皇帝的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即替他在朝堂上重新争得了重要的位置。

尹斯林等属于拓跋长一派的大臣,早看久了拓跋长与火翊的争斗,对于拓跋长的死,他们迁怒于火翊身上。若无这事,他们会与丞相为敌。拓跋长做不成皇帝,他们也不会让新帝的日子好过,就是为了借新帝的手来制约火翊摄政的地位,他们选择了与丞相联手,想要通过小皇帝的无知来挤兑火翊。

是火翊让拓跋长失去了性命,他们也不会让火翊好过。

火翊在新帝登基之后,朝廷里的事情本就没有荒废几日,这还利益于拓跋长虽然逼宫,可是在逼宫的期间,他还是很勤政的解决朝廷里的大小事情,并没有丢给新帝一个烂摊子,反而是经他手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朝廷。

鉴于朝堂里的政务很快即步入了正轨。朝堂上又有丞相相帮,火翊即暂时的脱身于亲自带兵出城,去收复冿城之乱。

津城的守备大人在攻城不成功,强弩也被火翊给毁了之后,就率领着他的部下回到了津城里,想要凭借着津城里的高墙背水一战。

拓跋长身亡,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到了津城,从守备大人到普通的士兵都失去了抵抗的士气。

火翊的羽林军轻易不用,就连当初他们攻城时,火翊也仅是派出了护城军应战,他的羽林军那是个个士兵都是能够以一敌百的佼佼者,津城里的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哪里是羽林军的对手。

他们才经过了半日的攻城,就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了整个津城,重新将通过京城的要塞之地津城收复。

火翊鉴于津城的重要性,不屑于知会小皇帝,心知就是知会了也白搭,小皇帝一样还得听他的意见,他就直接任命由陈校尉身兼两职,整个津城归于陈校尉统管。直到另人合适人员接替。

“皇上,老臣实在是替皇上不平。大将军是勤王有功,可是却也不能功高盖主吧,再如何昌邑的天是皇上的天,任何事情都快是皇上说了算。大将军怎么可以自已任命地方官员,任命的还是他自己亲卫。”

丞相一脸的无奈与痛惜,很是替皇上抱曲的抱怨。

此时刚下了早朝,丞相借口有事与皇上相商为由留下了小皇帝,待大臣们都离去之后,他即添油回醋的提起了火翊对于津城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