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就该让你们尝一尝老百姓的苦
“陛下,许公、李公所言甚是~”
“新学乃是歪门邪道,不足为道,只有我儒家才是正道,是安邦治国之道。”
“新学兴起,我儒家式微,长此以往,则正道崩塌,国家动荡,人伦道德尽皆沦丧,我大明危矣!”
“是啊,陛下,必须严厉禁止新学,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儒家正道,正本清源,复我大明之朗朗乾坤。”
“陛下,新学之徒,上不学效忠帝王,下不知礼义廉耻,所授之学,全是奇巧淫技,叫人偷懒耍滑,理应严厉禁止。”
“……”
一个接一个大臣不断的站立出来,一个个都将新学视为洪荒猛兽,似乎正在不断的毁掉大明一般。
恨不得现在就将新学给彻底的打倒,这样一来,他们才可以保住他们儒家,正本清源,大明才可以得意继续繁荣强盛下去。
刘晋仔细的看着一个个站出来的大臣,这些大臣级别都不高,也就是四品、五品的官员,同时也有一个特点,都是年纪比较大。
除此之外这些官员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属于传统的士绅,家里面有很多的田地,以前是靠着收佃租过了一辈子的好日子。
可是随着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迅猛发展,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没有去兴办工厂,也没有去海外积极兴办种植园之类的。
简单来说那就是新的时代红利,他们是一口都没有尝到,但自身原有的基础却是在新时代之下被冲击的体无完肤。
拥有大量的土地,可是却找不到人来给自己耕种,家里面收不到多少佃租,想要再和以前一样,靠着佃租来维持住体面的生活,已经不可能了。
故而也是一直以来对反对新学,最反对资本主义和海外殖民的人。
在他们看来,大明就该回到以前的样子,沉浸于大明王朝的美好之中,农民就应该死死的束缚在土地之上,世代为他们耕种土地,给他们当牛做马。
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读书,考功名,同时有钱了不断的兼并土地,拥有过更多的土地,收更多的佃租。
这才是他们希望和熟悉的生活,而不是去开什么工厂,去海外弄什么殖民地之类的,这些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也不熟悉,害怕、反对、不愿意接受,甚至于要将它掐灭掉。
说是反对新学,但随着站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隐隐之间已经向着反对办工厂、办作坊、反对移民和殖民海外的趋势。
“……陛下,臣以为理应限制工厂的规模和数量,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农人离开土地进去工厂之中务工,致使江南有大量的良田荒芜,原本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可是今年,江南地区的粮食产粮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良田荒芜无人耕种,又有大量的逐利之人,将大量的良田用来种植桑叶以养蚕牟取暴利,亦有商人将良田该种茶叶、棉花、桑麻等等。”
“长此以往,原是鱼米之乡的江南都将不再产出一粒粮食,更何况其它之地,据时我大明将要面临前所未有之饥荒,国本动摇,社稷动荡。”
有来自江南的官员,痛心疾首的向弘治皇帝提起江南这边的情况,土地无人耕种,不是荒芜就是用来种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反正在他们看来,种粮食才是根本,至于种其它的东西,那都是浪费土地。
听到这个官员说要限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朝中的一些大佬终于坐不住了,特别是那些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投资工厂和作坊的官员。
“陛下,臣以为此言差矣~”
户部尚书佀钟站立出来,他一开始也是属于传统的官员,不过这两年,他的几个儿子也投资了几个工厂,生意都很不错,赚到的银子比以往靠佃租收到的多很多、很多。
听到有人说要限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他立即就着急了,你反对新学就反对新学吧,好好的扯到工厂上面,还要限制数量和规模。
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嘛。
好不容搞起几个纺织厂和水泥厂来,生意做的火热,银子数的开心着,这要是自己的工厂找不到工人或者关闭掉的话,自己喝西北风去啊?
“这些年来,我大明坚持对外开疆拓土,同时也是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新得到的疆土之上,这本身就会导致我大明原本两京十三省人口的流逝,自然而然会有一些土地无人耕种,但大多数也都是一些干旱的下田,上田肯定是有人耕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