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看着这些档案,徐清麦很满意,说明自己虽然不在,但刘若贤和其他人还是有好好干活的。
有些病案写得不是很清楚,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战场上的情况和平时还是不一样的,往往会在一个时间内送来大量的伤员,来不及记病案也很正常。
“截肢的比例那么小吗?”徐清麦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有些惊讶。
刘若贤讪笑了几声:“主要是大家都不擅长做这个……”
随军的大多都是上了三年的医学生,有些在这三年里也跟着徐清麦见识过了一些外科手术甚至自己也动过一些小手术,但截肢对他们来说还是太超前了。就算是刘若贤对骨科的手术也是不擅长的。
换成莫惊春那一路,可能情况会好一些。
“所以我们大多数都是清创,然后预防感染,实在不行的话才会让军医来做截肢。”刘若贤继续介绍。
唐军中的军医职衔是检校病儿官,但因为习惯了徐清麦的各种语癖,也觉得这样的称呼的确是更简练,所以现在大家也都习惯称为“军医”。
徐清麦赞同地点点头:“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可以的话当然是要最大限度的保留肢体。”
刘若贤:“就是那些军医们做的截肢有点太糙了……”
糙得她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他们当时是打算是活生生就这样给人截肢的,直到太医寺的医师紧急派她去送了麻沸散的药材。刘若贤还记得当时那位军医接过来,啧啧两声:
“还用这么金贵的玩意儿?这些丘八们也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听得她心惊肉跳。
她在那儿看着患者吃了麻沸散之后动了手术才走的,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几次提醒军医要注意消毒和交叉感染,把那军医烦得差点直接把器械一扔,看她的眼神也变得不善起来。
刘若贤忿忿不平的在老师面前告状:“可他那样做本来就不符合手术规范!不过是看我人微言轻所以不以为然罢了。若是感染了,这手术不是白做了?还平白给我们增加麻烦!”
哼,现在老师回来了就好了,有老师镇着,谅那些军医们也不敢乱来!
徐清麦沉吟一下,这倒的确是个问题。之前对军医们的培训还是少了,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许还觉得太医寺过来是和他们抢活计来了。
她问:“后来手术成功了吗?”
刘若贤:“倒也成功了,不过我觉得如果没有大蒜素的话,肯定熬不过术后感染期。而且手术后期麻醉效果不好了,患者很是痛苦了一番。”
徐清麦颔首:“单纯用麻沸散来做这些大手术还是不够,得加上针灸。”
刘若贤:“可惜这次出来的针科的人太少了。”
六路大军,每一路里面能够有两个针科的已经算不错了。学生不包括在内,针刺辅助麻沸散的麻醉技术还没有进行教学呢,暂时还只有姚菩提在太医寺里面推广了一下。
而针科的大夫在京城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人根本不想来战场。
这也是现在太医寺面临的困境,人才们都处于培养阶段。不仅仅是徐清麦的外科,其他科也是同样如此。
徐清麦和刘若贤聊了聊,大概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还有大蒜素,这次的确是收集到了挺多药物试验数据——直接略过动物实验而投入到临床,这也算是古代版本的黑色幽默了。但,的确有用!
她看医案,很多士兵伤后发烧,显然是已经进入到细菌感染的阶段,但是用了大蒜素之后大部分人明显有所好转。而且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这些好转绝对是优于之前没有大蒜素的时期。
刘若贤有些小得意:“那些将领们和军医们都觉得这简直就是神药!”
她颇有一种“扳回一城”的感觉。
“还有许多将领都想要大蒜素,甚至开出了重金!”刘若贤说道,“不过咱们带来的大蒜素本来就有限,自己用还不够呢。后来还是长公主发话了,这才平息下来。”
徐清麦可以理解将领们的心情,谁不希望自己手上能有点神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