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廷关于太医院变革的旨意下发之后,在院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平日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助教与医师、医工们茫然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就变革了,但也有许多原本就比较敏锐的,早就察觉到了这一风向。
“太医令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没想到他这次如此果决。”说话的这位医师竖起了大拇指,“徐太医也是厉害,被关了这么几天,而且还是毁尸这样的大事,竟然可以全身而退。”
“太医令?”另外的人一脸诧异:“我还以为是因为徐太医的事情而起……”
“你傻吗?若是太医令不想,这变革怎么着也不会那么快。”他摸了摸下巴,不情愿的承认,“不过,徐太医应该也是出了些力的。”
其他人显然不服气:“我看徐太医才是促成这次变革的主因!”
一群人就这样吵了起来,直到有人不耐烦的道:“我看你们是闲得无聊了,有这功夫不如好好的想一想这天都变了,今后咱们要怎么应对!”
太医院这次的变革的确是足够彻底。
首先,太医院成立医学堂,在年后开始对外招收学徒,无论是世家还是庶民,只要在十四到三十五岁之间,能通过太医院的考核,都能进入医学堂成为一名学徒。成功结业后,即可获得“医工”的称号,往上则是医师、助教。
“据说除了恢复旧制之外,还增加了徐太医所主持的外科。”
所谓旧制,就是医科、药科、针科以及按摩科。医科需要七年结业,而其余三科都是五年。还有月考、季考、年考,其实已经是很完善的一种制度了。
徐清麦所主持的外科,同样是七年学制,但是在前两年,他们将会和医科的学生们一起上大部分的基础课,第三年才会主攻外科。
“哎,要不是我已经是医工了,都想再去考一下徐太医的外科,肯定前途大好。”
“我倒觉得娘子们适合跟着徐太医学,”尤其是她的剖腹取子,日后肯定很有前途,而这一项基本杜绝了男人的进入,“我打算让家中侄女来考一考,说不定就考上了呢?”
“可我听说跟着徐太医学外科,还要解剖尸体……”有人皱起了眉,“尤为不适合小娘子。”
听到剖尸,其余人都安静了下来,半晌才道:“的确是有些骇人。”
这也是改革中的第二项,即太医院中的外科教学可适当的向大理寺申请尸体解剖,由朝廷官员们组成的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核。
虽然规定了一年的数量有限,且暂时不对其他州县日后要建的医学院开放,但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值得放烟花庆祝的那种。
只是,大多数的人一听要学习解剖尸体,心里还是有些怵得慌。
当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
“只要能真正学到东西,学解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以往难道还没见过死人吗?现在徐太医的学生里就有一位小娘子,胆子大得很。”
“提醒一下诸位,这第一批学出来的外科医工们,应该会受欢迎得很呐!”
被他这么一说,听着的人心里也打起了小盘算。
的确是,最早学的人肯定是最吃香的,而且这是难得的女医们也可以大显身手的一个派别。太医院的这些医工医师们本来就很多出自于杏林世家,当即便想着要给家中去信,让家里满足条件的小娘子们都来试试。
也有人皱起了眉:“可学成了,也未必能和我们一样留在太医院,不是说要建新的悲田院吗?”
这是变革旨意中的第三项——在长安中选取里坊,建立悲田院,对民间开放,收容民间的病患,尤其是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与孩子,还有一些疫病患者,比如疠病。
自秦朝时起,就有这样专门的“疠迁所”,西汉时期为了防治瘟疫,汉武帝也曾设置不少的集中医疗场所。再加上如今寺庙道观中的“悲田院”对民众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中书门下对于太医院的这一项建议接受起来非常的快,一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