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我的条件

老皇帝勐夸了一番弘历,也赏了文房四宝。

但是,老皇帝临走的时候,却叮嘱了老四。

「弘昀身子骨弱,不要拘太狠了,就让他进园子里,陪我说说话吧?」

老四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一阵狂喜。

此前,老皇帝一时兴起,身边也养过几个皇孙。

有人为了造势,故意整出了乾清宫小阿哥的名目,欲图混淆视听。

但是,迄今为止,被老皇帝养在畅春园的皇孙,竟无一人。

现在好了,弘昀才是名正言顺的畅春园小阿哥。

名分这东西,实力严重不足之时,用处并不大!

一旦掌握了硬实力,又有了大义名分,那就如同勐虎插翅一般的超级厉害!

想当年,慈安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别看慈禧是同治的亲妈,却管不住同治。

原因其实很简单,慈安晋位母后皇太后之前,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正宫皇后。通俗的说,名分上,她天然就是皇太后。

而慈禧,是由懿贵妃晋位的圣母皇太后,地位虽尊,却只是副太后罢了。

正所谓,两宫垂帘,亲王秉政,以东后为尊是也。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东太后宽慈,西太后严苛,两个太后一起管孩子,同治帝就不好管的放了鸭子。

等慈安驾崩后,慈禧太后终于熬出了头。

时逢,同治帝得了花柳病,英年早亡。

慈禧力排众议,强行议立亲妹妹的儿子为帝。

这便是大义名分的厉害之处了!

弘昀陪着老皇帝,住在畅春园里,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实际上,将来的某一天之后,老四就可以借机,大书特书一番。

看破不说破,才是好朋友!

玉柱心里有数,弘昀重农的务实态度,深深的打动了老皇帝。

堂堂大清帝国,亿万臣民,却仅有十几万日益腐朽的八旗兵镇场子,江山的根基始终不稳。

若是粮食大面积的欠收,导致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只怕是再想退回关外龙兴之地,也不太可能了啊!

过了几天后,老皇帝忽然召见了玉柱,叮嘱说:「黄河又决堤了,老四硬要亲自去查,朕拗不过他,便允了。你反正也闲着没事,就陪着老四一起去河南勘查灾情吧?」

嗨,老皇帝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玉柱还怎么拒绝?

不过,玉柱没有忘了老十三,便主动提议说:「汗阿玛,十三哥也非常精通河务,不如命他一起去勘灾吧?」

老十三和老四穿一条裤子嫌肥,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玉柱和老四已经正式决裂了,再无转寰的余地。

这么一来,老皇帝倒也没有泛起猜疑之心,略微想了想,便点了头。

于是,朝廷明发上谕,雍亲王老四为钦差正使,老十三为副使,共赴河南勘灾。

老四这个人,一贯的面瘫,喜怒不形于色。

说好听点,老四是不苟言笑。不好听的,那种冷酷的面相,就是活阎王了。

一路之上,呆看着老四的讨债鬼模样,玉柱想想就觉得腻味。

有老十三在身边,那就不同了,喝酒有酒友,打架有帮手,逛姬院有同伙。

就算是,玉柱和老四不对付了,吵架了,也有人从中调和关系嘛!

实际上,玉柱的心里非常有数,老皇帝故意派他跟着老四去河南,就是担心老四大展拳脚的乱来。

老四这个人,办差太认真了,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恨不得把贪官恶吏们,一网

打尽。

但是,老皇帝年事已高,施政以宽,不想折腾官员们,以免坏了仁君的好名声。

父子两个各怀鬼胎,事情就很麻烦了。

老皇帝思来想去,也只有玉柱出马,才有可能制止老四的轻举妄动。

没办法,除了玉柱之外,哪怕是满洲首相嵩祝,都无法阻挡老四在外边乱来。

钦差出京,照例要走陆路至通州,再从通州登船,经运河南下。

临出发的这天,玉柱正在和妻妾们道别,门房来禀,十三爷来了。

玉柱闻讯后,不由微微一笑,等的就是老十三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老四本是超级人精,老皇帝故意安排玉柱跟着一起南下,肯定存有监视之意。

老十三提前来见玉柱,只怕是听了老四的吩咐,主动来找玉柱协商合作的章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