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税丁操典

税监衙门里,通过罚银的手段,捞了一百万两银子。

其中的九十万两,交给了内务府的广储司。剩下的十万两,属于玉柱自由支配的衙门红利。

不过,抄了老九的那十几家白手套后,玉柱的手里又有了五百万两银子,以及大量的田产、商铺和仆婢。

玉柱心里有数,这五百万两银子里的绝大部分,他是保不住的。康熙肯定会找各种理由,拿到宫里去。

但是,再怎么说,养五百名税丁的钱,肯定是足够了。。

康熙要钱的花样很多,今天修个假山,明天修个亭子,后天要给丰台大营补欠饷,很快就从玉柱的手里,弄去了四百万两。

眨个眼的工夫,康熙修圆明三园部分景点和南巡的钱,就都凑齐了。

让康熙满意了,玉柱想办的很多事,也跟着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

比如说,京郊的菜农们把菜送到城门口,由玉柱派人收购了,再转卖进城的事,康熙就答应得很痛快。

为啥不直接免了菜农们的城门税,让他们进城来卖菜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京里内外城的各个街道,皆有地痞街霸。

单独的菜农,压根就斗不过这些地痞流氓。

放菜农们直接进城卖菜,最终,玉柱免的城门税,又会以占位费涨价的形式,流入二流子们的囊中。

但是,玉柱成立的官督民营的平价菜行,性质就不同了。

哪个地痞流氓敢来敲诈勒索玉柱手下的官营菜贩子,那就属于是寿星公上吊,活腻了!

玉柱手底下的菜贩子,得来也全不费工夫,都是抄家抓来的掌柜及伙计们。

原本,按照朝廷抄家后的惯例,这些掌柜的和伙计们,将被转卖为奴。

现在,玉柱给了他们一条可以自由生活的出路,岂能不卖命的图表现?

按照一千米,安排一个菜贩子的标准,玉柱的平价菜行,很快就铺满了整个京城的内外城。

这么一来,郊外的菜农少交了税钱,只要把菜送到城门口,就可以拿钱走人了。

不夸张的说,十里八乡的菜农们,得知消息后,个个喜笑颜开,欢喜不禁。

玉柱呢,垄断了京城内外的菜市场,采取的又是微利多销的策略,无论如何都要小赚一笔的。

上午的菜,新鲜,贵一些,适合有钱人去消费。下午申时以后的菜,因为无法久存,品相也差了,就卖的格外便宜。

区区十余天而已,内城和外城的菜价水平,至少降低了五倍以上。

菜便宜了,老百姓们才吃得起。

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老百姓的菜篮子里,除了白萝卜之外,还有各个便宜的品种了。

这么一来,也就形成了一个很良性的循环,菜农,玉柱,菜贩子和城里人,四方都获益匪浅。

这一炮打响之后,玉柱的平价米行,也悄无声息的铺开了。

米铺子,都是抄来的商铺,玉柱没花一个大子。米铺的掌柜和伙计们,也都是抓来的,属于免费的奴工。

卖的粮食,其实是旗人们的每月禄米。这种禄米,掺了太多的沙子和石头,连下人都不肯吃,只能拿出来卖了。

玉柱收购来后,派人制作了选米的筛子。这种筛子,就和翻沙工的那种筛网,一模一样。

铁锹铲了米,往筛网上一洒,米过去了,大石头筛了出来。

在大清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重视民生的一个。京城的物价水平,每天都有密折,报进宫里。

玉柱没费多大的劲儿,就稳定了京城里的菜价和米价。

大清的统治基础又稳固了几分,康熙很自然的又高看了玉柱好几眼。

下棋的时候,康熙笑眯眯的说:“你干得很不错,以后啊,通州京仓淘换下来的漕米,就都归你了。”

玉柱微微一笑,康熙现在还没看出来,他其实已经掌握了京城里最大的现金流之一。

这年头,做什么生意最赚钱?

既不是丝绸,也不是棉布,而是盐、米和菜。

盐、菜和米,老百姓们天天都要吃的。

尤其是米和菜,看似钱不多,细水长流之下的现金流,其实是异常可观的。

盐的事儿,玉柱并不打算插手去管。那里头的水太深了,只要动了,就必定会得罪一大片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