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仁义无双的大宋

杜胜一脸茫然地看着不远处的码头,此刻自己身边的那些被俘的袍泽们与他也几乎是同样的表情。

他们是大辽国的汉军,奉大辽天子之命征讨女直反贼完颜阿骨打。

结果数倍于敌的大辽国兵马,偏偏就这么惨败在了那女直蛮夷的刀兵之下。

而他杜胜,这位宛平人氏出身的汉军将领,因为腿伤无法及时逃离战场而惨遭俘虏。

自那之后,杜胜与一干弟兄们都被关押在简陋的棚子里边,每天吃着那堪堪足够吊命的粮食,眼睁睁地看着一位位受伤的兄弟因为熬不住而死去。

原本杜胜觉得自己也会与那些弟兄一般,说不定哪天清晨,就再也没有办法睁开双眼。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一位自称宋国官员的汉人带着一辆辆的牛车来到了战俘营,并且宣布他们这些战俘,都已经被女直人卖给了大宋。

这个消息,对于一干已经对于自己命运和前途完全绝望的战俘们而言,内心没有丝毫的波动。

直到那些宋人送来了大批的食物,还有随行的医官开始给他们医治。

并且还将他们这些人无法行动的重伤员都抬到了车上,然后开始向南迁徙。

直到这个时候,杜胜与一干袍泽这才惊喜交加的发现,这些宋国人士没有将他们当成猪狗般的战俘,而是真的将他们当成同胞。

可是很快,又有担忧在这些战俘之中流传开来,他们这些汉军,大多数都是出身于辽国南京一带的汉家百姓。

而现如今,虽然大辽将他们的生死不看在眼中,反倒是那与大辽相持百多年的大宋将他们从垂死的深渊之中解救了出来。

可是接下来,难道他们这些人,就只能够跟随宋人,生活在宋境之内不成?

当然也不是没有大起胆子,询问那些押运他们渡海前往宋境的宋国官吏。

可是那些人也不清楚上面对于他们的安置,只能告诉他们,一切都要服从于大宋河北路经略安抚使高璋这位小高相公的安排。

对于这位小高相公之名,他们这些辽国的汉人,自然也是如雷贯耳,闻名久矣。

毕竟那宋国的《东京商报》、《江南商报》,早就已经悄悄地在大辽的读书人圈子里边流传开来。

关于这位自有科举以来,以十一之龄得以高中状元的大宋神童状元的许多事情,他们自然也是知晓。

……

一篇《少年中国赋》不知道羡煞了多少读书人,而他一人一马,平定江南朱氏之乱。

之后,以弱冠之龄,统率大宋西军披荆斩棘,一路势如破竹,只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将那与大宋成百年世仇的西夏国一举荡平。

这等荣耀与功勋,亦是让大辽的无数汉家儿女击节而赞,甚至那段时间,南京道诸州县的勾栏馆阁里。

都是那些讲书人在描绘这位大宋神童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攻伐西夏的丰功伟绩。

即便像他杜胜这位的军中武将,也对宋国的神童状元亦是闻名久矣。

只是,虽然自己这些人对于能够离开那女直人的虎口,前往那仁义无双的大宋并不反感。

可是一想到远在故乡的亲人们,大伙的心里边就犹如被刀割一般难受。

就像他杜胜,家中尚有妻妾儿女,自己这辈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再与他们相见。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大声地叫喊了起来,杜胜目光朝着远处望去,就看到了那远处行来了一支队伍。

那颇具规模的仪仗,足以证明,此刻前来的,必定是一位宋国的重量级官吏。

很快,就听到了此刻还在船上指挥登岸的官吏开口道出来者的身份。

正是那位仁义无双,愿意掏腰包,将他们这些战俘从那残忍的女直蛮夷手中解救出来的大宋神童状元高璋。

高璋自然也看到了此刻码头上传来的骚动,看到那些服色各异,相当一部份需要有人搀扶才能够登上码头的战俘们。

他们那一张张满是感激的脸庞上,目光中透着卑微与茫然。

高璋快步迎上前去,亲切地询问着这些生活在辽国的汉人。

语言方面,略有些差异,可是终究能够听得懂彼此在说些什么。

而杜胜与另外几位在战俘中的将领,亦作为战俘代表,被引到了高璋的跟前,向高璋恭敬施礼,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