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左手转右手的江南造船厂

反正这样的操作在大宋向来常见得很,更何况这也是花了财帛买下来的。

只不过,这间造船厂的规模不算太大,只有几个干船坞,所建造的多是一千料的船只。

只有两个干船坞可以制造两千料的船,这让高璋心中甚是不爽。

毕竟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东西,可是自己的工厂制造出来的船只,却还只能属于是中档货色。

于是乎高璋就把目光落在了那明州的官办造船厂身上。

高璋也是仔细打听了这才知晓,这明州官办造船厂,绝对是这个时代造船技艺上的巅峰。

师尊赵佶的亲爹神宗在朝之时,就是这明州的造船厂,制造出了被神宗皇帝赐号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灵飞顺济神舟”的两艘神舟。

又号称万斛神舟,意思是,这两艘神舟,可以装载万斛货物。

按照大宋一斛三十公斤,两斛为一料的换算方式,也就是说,这两艘神舟是五千料级别大船,排水量至少也得三百吨。

听到的时候,高璋觉得可能是吹牛逼,直到他在江南地区呆过了一段时间。

见到了那大宋沿海的那些海船之后,这才明白,这并非是在胡吹乱扯。

五千料的船,当真少见,但是终究还是有,至于一千料到三千料这个排水量的船,绝对属于是海上最常见也最常用的船只。

所以,为了提高江南造船厂的数量与质量,让大宋的造船厂进入到良性竞争的氛围。

作为大宋两浙路宣抚制置使,高璋特别从那明州的官办造船厂拉走了近五分之一的工匠。

虽然仅仅只是五分之一,可数量就达到了三千之数。

而且这三千工匠里边,就差不多一千人,都有着制造五千料巨舰的经验。

把他们搞到这里来,高璋的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不论是搞海上贸易,还是想要搞大航海,还是想要发现新大陆,这一切,都需要船,性质优良的海船。

像那种五千料的海船,可都是已经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的风浪的考验。

已经确定它们是可以用来远洋航行进行海上贸易的船只。

现如今,这江南造船厂开挖的五个新船坞,三个是三千料的,两个是五千料的。

至于那些已经来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工匠们,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另外,所有的工匠,薪水足足比他们在那明州的官办船厂提高了一倍。

并且还给这些工匠们提出了要求,设计一种适合长期远航至少两到三个月,无需补给的远洋大船。

具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那就是这些工匠的事了。

高璋只负责挥舞着钱袋子,对他们以资鼓励。

……

随着《江南商报》上关于那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的宣传,再加上那商报上精彩的连载故事。

使是《江南商报》在两浙路一带的发行量足足达到了十万份。

而光是苏州一地,每一期的销售量都能够到两万份上下。

这让高璋相当的满意,之前在东京汴梁的时候,他也曾经考虑过搞报纸。

可是当时正忙着跟辽国的外贸,自然也就忙着印刷书籍,没有了机会去折腾。

反倒是来到了这苏州之后,知晓了苏州可以算得上是大宋的东南地区大都会。

极其发达的造纸业,纺织业以及造船业,可以说是大宋手工业最为繁荣的重点地区。

而造纸业的繁荣和发达,导致了纸张的价格直线下跌。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会小报盛行的原因,再加上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之繁荣,以及沿海地区的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带动了两浙路的商贸十分的兴旺。

所以在这里搞《江南商报》,只能说是适逢其会。

就在高璋忙着忧国忧民之时,身边的蔡老六不耐烦的嗓音顿时响了起来。

“喂,师兄,你愣着做甚,该你出牌了。”

高璋回过了神来,打量了一眼刚刚蔡老六扔出来的牌,下意识地扔进去两张。

这位蔡府麒麟子不禁脸色一变,而那童智胜更是一脸生无可恋地翻了个白眼。

“我说珪璋老弟你怎么运气这么好,又是你赢了。”

“不不不,打牌靠的可不仅仅只是运气,还得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