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治学先修德

开家长会是李钦载的职责。

人家把孩子托付给他,每年总要跟人家说说情况,老师的水平是高是低,教出的学生是怎样的成色,是变成了精英还是更废物了……

这些都必须给家长一个交代,不是说关上门闷头教书就可以了,开家长会也算是人情世故,该做的事情总要做。

当然,李钦载开家长会的目的主要是告状。

这群小混账太不像话了,成绩考成了一坨屎,一个个抽鞭子累得慌,让他们的亲爹去抽。

站在村口,君臣闲聊了一阵,然后……李治没进别院,而是带着各家权贵直奔地头。

别院正门外不远处的良田里,数千禁卫层层戒备,李治领着权贵们来到种番薯的那块地前,众人小心翼翼地站在早已划出的警戒线外,隔着老远对新冒出来的几片绿芽儿指指点点。

李治颇为兴奋,数日前他离开的时候,地里的番薯种子还没动静,没想到只过了几日就冒芽儿了。

那一片片绿色的嫩芽,代表着一个个希望,这些希望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两个字,“不饿”。

“若非景初,朕还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亩产五千斤,说出去谁敢信?哈哈。”李治心情显然很愉悦,不时朗声大笑。

旁边的武后一脸惊奇地盯着那几片绿芽儿,然后又朝李钦载投去一瞥,眼神里没太多高兴的神采,反倒是有些狐疑。

显然番薯这个物种的存在,令武后不敢置信,在她的认知里,亩产五千斤真的是不可思议,于是对李钦载的估计产生了怀疑。

身后的权贵们皱着眉,显然他们也有些怀疑,倒不是对李钦载信不信任的问题,当一种东西打破了他们以往固有的认知,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欣喜若狂,而是先怀疑它的真实性。

“陛下,此物……果真有五千斤亩产?”武后轻声问道。

李治笑道:“朕原本也是不信的,但景初说得很肯定,朕对景初向来不疑,所以朕也信了,不错,朕敢肯定它必有五千斤亩产。”

身后众臣苦笑,你这话……除了毫无道理外,真的挑不出别的毛病了。

唯心主义战胜唯物主义,我相信李钦载,所以它必然有五千斤亩产。

听听,人言否?

李钦载却感激地朝李治躬身行礼:“臣谢陛下信任。”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朕相信你,是因为你从未让朕失望过,说过的话也从未有过一句虚妄之言。”

权贵们顿时吃了一惊,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李钦载。

李治对李钦载的宠信,是天下皆知的事,但他们没想到李治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直白地表达出对李钦载的信任。

这可不仅仅是君臣相得那么简单,从李治的表情和语气里,分明是将李钦载视作兄弟了,否则不会在结果出来之前,如此肯定地表示番薯的亩产一定会有五千斤。

这样的话很容易打脸,尤其从帝王的嘴里说出来,将来若是没达到的话,对帝王的威信都是一种损害。

权贵们眼神复杂,对李钦载在朝堂的地位更多了一层领悟。

眼前这一位,可不单单是英国公之孙,渭南县侯,以及教书先生。

他最大的倚仗不是出身和官爵,而是帝王的宠信。

以后谁若不长眼跟他起了冲突,基本等同于挑衅当今天子,其下场……自己去想。

权贵们脸上仍带着笑,但表情和语气已跟刚才大不相同,微妙的变化,非局中人不能察觉。

站在田边许久,李治一脸期待,指着那几片番薯芽儿,絮絮叨叨述说着亩产五千斤后大唐未来的繁荣景象。

神态和语气很憧憬,简直把番薯当成了许愿池里的王八,许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愿望。

其中包括亩产五千斤后,一定要弄点钱,修缮大明宫,东都洛阳也建一个行宫,对了,李钦载还弄出了水泥,下一步就是将长安和洛阳之间铺上水泥路,方便李治和武后在两地间反复横跳。

李治说得口沫飞溅,李钦载实在忍不住了。

“陛下,该抽孩子了……”

李治愕然:“嗯?”

“臣的意思是说,该开家长会了。”

“开呗,就在这里开,不去你家了,朕看着这些绿芽儿便心中欢喜,今日哪儿也不去,天大的事就在田边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