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是天涯跪舔人
升米恩,斗米仇。
官府对灾民的赈济也是如此,这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人性问题。
灾年直接发粮食不是不行,只是隐患实多,一不小心容易被有心人煽动,历朝历代揭竿而起的野心家,大多是在灾年里煽动人心,从而推倒了一个王朝。
无数无事可干的青壮灾民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随时会被点爆的火药桶。
千年后世,为何许多数据里总要提一句失业率,而且失业率的数值跟当地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就是因为历经千年后,聪明睿智的统治者们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
大家都有工作,失业率低到极点,那么不论国力贫富,至少社会是稳定的。
这也是李钦载提出以工代赈的初衷之一。
百姓有事做,有饭吃,王朝永固。
指着如火如荼的工地,李钦载深深地道:“陛下且看庄户们的表情,今年是灾年,庄稼歉收,但庄户们仍然毫无忧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工,用做工的酬劳可以弥补庄稼的歉收,所以他们仍满怀希望。”
“若臣的水泥能普及天下,各地官府发动百姓修路修桥修城墙修河堤,那么多急待完工的工程,这便是给百姓提供了除了种地之外的另一条生路,民若不绝望,陛下的江山必然永固不倒。”
李治肃然起敬,叹道:“景初之言,振聋发聩,朕受教了。”
扭头望向武后,李治问道:“皇后觉得如何?”
武后颔首道:“不错,确实是治国大道,景初不愧英才之名,陛下若纳其谏,三五年或许不见效果,但十年二十年后,大唐不仅巩固了民心,也得到了无数宽敞平坦的道路,坚固耐用的城墙和河堤,一举两得。”
武后笑着望向李钦载,道:“景初生得玲珑心,不负陛下对你的厚望,今日所谏,其意义更大于以往所献的火药和神臂弓。”
李钦载有些吃惊,没想到武后对他这番谏言的评价如此高。
“臣愧不敢当,只是尽臣子本分而已。”
武后摇头:“景初不必妄自菲薄,火药和神臂弓固然犀利,不过是兵家利器而已,但景初今日之谏,却是为天家立威,为生民立命,延国祚之绵长,保皇权之永固。”
“今日斯言,立论高远,甚于火药和神臂弓,陛下,臣妾以为,今日景初为大唐又立下一桩大功,其功不逊开疆拓土。”
李治欣然大笑:“不错,景初之谏若二十年内可践,胜于开疆拓土,功劳之大,怕是连你祖父都望尘莫及。”
李钦载没什么高兴的情绪,只是意外地飞快瞥了一眼武后。
自己曾经得罪了她,按理说武后此时应该不遗余力打压自己才对,没想到她居然在李治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只能说女帝胸襟,远胜须眉。
李治沉吟许久,缓缓道:“景初所言虽妙,但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啊。”
李钦载垂头道:“是,真要推行天下,首先是灾年之时的粮食充足供应,这一点只能依靠南方产粮之地的供给。”
“其二是水泥的充足供应,无论修路修桥修河堤,都需要水泥,臣将秘方献予陛下,可着令各地官府建窑烧制。”
“其三是朝堂省部官员以及地方官员的通力配合,并设监管官署督查贪墨渎职等不法事。”
“除此之外,还有立法时效,政令推行,各地官仓囤粮,乡绅地主配合等等各种问题……”
李钦载笑了笑:“事情很难,但不能不做,若将这些困难都克服,天下百姓的这条活路便稳当了,陛下和朝堂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李治深感认同,点头道:“不错,付出再多也值得。”
深吸一口气,李治望向武后,道:“回长安后召集各省各部朝臣,商议景初之谏,此事当以国策议之,君臣务必认真商榷,将其中难关打通。”
李钦载躬身行礼:“陛下仁厚,百姓幸甚。”
“景初不必如此,朕还要多谢你才是,是你造出了水泥此物,又向朕进良谏,天下百姓都该感戴你的恩德。”
“臣只是尽本分,圣裁者是陛下,陛下是明君,臣才敢直言进谏,若是个昏君,臣绝不敢多说一个字。”
这记马屁又准又狠,力道十足地挠中了李治最痒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