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到九江去,活捉吴三桂!
共和三年,七月初五。
长江。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两座浮桥已经架在江面上,骑兵披着斗篷,在茫茫雨雾中四下巡视警戒。大雨几乎形成了水墙,下得接地连天儿。
原来从六月二十日开始的东风是一场从东南沿海一路吹过来的台风的先头部队,开头几天吹得挺好,把李中山的水师一股脑就吹到了鄂赣二省交界处的武穴。但是从六月二十五日开始,长江上就开始刮狂风下暴雨,之后的十天里连着下了两场雨,一场五天,一场四天(到七月初五为止),当中还风停雨停了一天——估计是风眼正好打武穴到城子镇一带路过。老天爷“歇”了一天后,继续刮风下雨,风倒是小多了,不过雨还是挺大的,稀里哗啦下个不停。
由于这场狂风暴雨,李中山便在刘国轩的建议下,把舰队停在了武穴附近的长江水面上,没有继续西进。与此同时,他又得到了“吴三桂被不知道什么人气病了”和“吴三桂在九江动弹不了”这两个可以相互佐证的好消息。
李中山掐指一算,今年是共和三年,康熙那边则是康熙十六年,换算成西洋耶诞历法,则是天兄耶稣诞辰1677年……好像那个吴三桂也差不多到点儿下去向崇祯皇帝汇报工作了。
既然吴三桂快到点儿了,那么他真的有可能被人一刺激,就在九江当场躺平,一病不起了。
那李中山就和周昌、姚启圣、李中正、刘国轩等人合计了一下,就稍稍改变了一下计划,来个分兵两路,第一路是刘国轩率领水军主力加上一个镇(老式的镇,不是模范镇)的陆师,趁着东风还没完,就继续向西再推进一点,好歹把田家镇和半壁山这对隔江相望的要冲先拿下,再用浮桥和铁索什么的把长江封锁了。然后再在田家镇、半璧山东南的富池镇修一个水军大营,好把在台风、交战和航行中损坏的船只修一修。
第二路则李中山亲领,一共八个镇的陆师,先以一部渡江,拿下江西境内的城子镇,然后在长江上搭建浮桥,随后就是大军渡江,进入江西省九江府境内,再视情况决定是去九江送吴三桂上路,还是先去南昌把李辅臣解救出来,再一起北上九江,送吴三桂下去见崇祯。
经过了几天的努力,两座浮桥终于架在宽阔的长江江面上了。
在稀里哗啦的暴雨之下,两条看不见头尾的队伍,正快步通过这两座浮桥。每个士兵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长枪架在肩膀上,火枪则用油布包着,埋头疾步走着。偶尔一道闪电从黑压压的天空中劈下来,总有一面殷红的旗帜被闪光照亮。
李中山骑在马上,身边全是在讲武堂参谋班进修过的年轻参谋,还有周昌、姚启圣这两个大参军,李中正则率领的李中山的亲卫骑兵团,人人背着油布包裹的燧发枪,立马雨中,站在长江南岸的堤坝上,看着滔滔长江,滚滚东流。
雨水打在李中山脸上,几乎让他眼睛都有点睁不开,在雨声和风声之中,只听见他在哪儿喃喃自语。
“这个吴三桂要是就这么死了,那倒是万事大吉了……就怕这老小子不肯痛痛快快下去见崇祯,还想再挣扎一下……可是他如果还想挣扎,会在什么地方出招呢?”
周昌和姚启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凑到了李中山身边,两人好像听见了他的自言自语,而且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还有了一些想法。
周昌说:“大将军,下官也觉得吴三桂很有可能又在装死了!他都已经装了两回了……咱们不能不防。下官总觉得吴三桂还在憋什么坏!毕竟他的水师虽然没了,但他的陆师起码还有三十多万!其中摆在江西和湖南的陆师至少有二十五万……绝对有一战之力!”
李中山轻轻点头,他也觉得吴三桂很可能在憋大招!
姚启圣道:“大将军,下官觉得九江城内的那个半死不活的吴三桂很有可能是假的……如果下官是吴三桂,在确定水战无法取胜,长江航道即将为敌所有,周军主力也难以全部退回武昌的情况下,会自率大军与明军周旋于江西。同时让吴应熊、吴世璠先回襄阳坐镇,并且调集兵马加强江夏、汉阳、汉口三城防御,以阻我西进收复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