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只要“国人”涨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南京,皇城,小皇宫。
小皇宫又称南宫,就是原来的东王府,现在成了“日薪一百两”的大明共和皇帝朱慈炯的皇宫。
共和皇帝虽然早就提出要加薪水了,但是他的这个提议却被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给搁置了,压根就到不了国人议政会。所以朱慈炯也就没钱去修复那座朱元璋传下来,现在已经破的不像样子的庞大的紫禁城了。
不过朱慈炯毕竟是吃过苦的天子,当年大过年的咸菜滚豆腐吃得也挺开心的,现在好坏也是“百两日结”的天子,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啊!
只要不胡乱败家,不给下面的大太监或内务府的奴才往死里坑,一天一百两银子怎么都够花了。
而且,这共和天子还能赚点外快,还有个挺会持家的杨贵妃,在她的操持下,皇上家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反正这回李中山跟着陈永华、卢三好一起入宫觐见的时候,瞧见小皇宫内外已经粉刷一新了。之前因为交战而破损的地方也修好了,进进出出的宫人和仆役(共和天子没有太监)都穿着体面,看着营养都不错。宫里头的各种摆件、挂件看上去也挺精致。虽然那个样式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皇家专用的奢侈品,就是从民间商铺买来的寻常百姓的物件,但是美观实用还省钱,似乎没什么不好的。
“复甫,三好,咱们这位皇上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错啊!还有闲心在《国士评》上写怎么吃鸭子……”
在南宫正殿外的一间给候见的大臣歇脚的廊庑里面,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一份名为《国士评》的报纸的李大将军,就随口和大明朝尚书省的两位二把手(并列的),说起了共和天子的幸福生活。
这份《国士评》是一份挺有意思的报纸,是国人议政会里面的几位大佬合办的,由天地会出资,李中山自己也是发起人之一。
他本来想办一份报纸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不过他自己太忙,没有精力去管,于是就丢给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了。
在这三位的操办下,就这份《国士评》居然很快就火起来了——那可是原儒三先生办的专门“品评天下”的刊物,怎么可能不火?
由他们仨办起来的《国士评》之所以会火,可不仅仅是因为三人的声望,还因为他们和如今大明的“看报阶层”还真的有挺多共同语言的。
在这份《国士评》上面,除了通报一下“明内外”的大事儿和国人议政大会的通告,还有那些议政会大佬写得辩论文章,就突出一个“点评”。有评时事的,有评诗词歌赋的,有评古今人物的,有评各地特产的,有评戏曲的,有评小说的,有评南京城内吃喝玩乐的,甚至还有评秦淮河的姑娘们的……
而且这些“点评文章”也不是都用生涩难懂的古文写的,有相当部分是用很容易读通当代(指大明共和年间)白话写的,识多点字儿的人都可以看懂。识字不多的,也可以听懂。所以这份《国士评》从一开始就很火,受众极多。三天发一期,每一期光是正版的印刷量都超过十万份,如果算上盗印的,几十万份都有了。
要知道这份《国士评》还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开始发行的,几个月间就大火了!
而在最新的这份《国士评》上,李中山还看到了署名“共和天子”的文章。这是一篇评论南京板鸭、盐水鸭和烤鸭那家好吃的文章……这个皇上懂得还真多,真是博学啊!
“写得还不错啊!”李中山看完了共和天子的文章,笑着对陈永华、卢三好说,“没想到咱这皇上好这一口。”
“那是皇上在赚钱呢!”卢三好笑道,“这几期评鸭子,前几期还在评四大织造的绸缎,再之前还评过瓷器……这些都是收了银子后才写的。他的文章可不便宜,一篇文章都能收个二三百两润笔,都快赶上皇俸(皇帝的俸禄)了。”
“还有这样的事儿?”李中山一愣,心说:这皇上成了个广告达人了?不过这也说明大明东南的工商业经济发展得很不错啊!唔,这都是本大将军领导有方。现在朝廷没钱打仗了,得让大明东南的商人们多出点银子才是啊!
陈永华道:“皇上也不是乱点评,能得到他好评的东西那可是真好啊……所以他的润笔一直在涨。刚开始的时候是三位先生想让皇上赚点润笔,等于变相涨点皇俸。没想到大家还挺喜欢他的点评,读得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南京城内的买卖人花钱请他来点评自己的货物,而他的润笔也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