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

“就从朝廷纲纪开始整饬起,规矩还需重新肃立,过去这些年朕虽在潜邸,对朝廷的风气也有所了解,却未想到情况如此严重,办事迟误,为政散漫,此风必须严厉整改!先帝为政以宽,对大臣们放得太宽了,十数年未加更新,朝廷上下岂能不生懒惰!”耶律贤看着韩德让,严肃道,语气中透着股强势。

见耶律贤一副下坚决的模样,韩德让从容一笑,应道:“陛下,臣这些年修文习政,也在关注南朝之治。臣发现,汉帝御极二十三载,每隔三五年,就会对朝廷与地方进行一次整治,或清正政风,或治理贪腐,或完善制度。

在推行制度与治政理民的过程中,如若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改正,甚至加以总结形成定制。

而南朝这二十多年间,也是在这持续的调整变动中,不断发展,至今仍旧保持着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国力不断上升,威压四海,使大辽也不敢贸然与之争锋。

汉帝的权势与威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提及此,耶律贤显然兴致很高,谈道:“朕也知道,也有所观察,闻南朝之治,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忌惮啊!汉帝其人,实在是个难缠的对手,自他扬名开始,大辽就屡屡受挫!若无此人,或许今时之天下,早已是大辽入主中原,甚至统一天下!”

语气中满是感慨,回顾历史,总是带有无限遗憾,也免不了做一些假如当初的畅想。而站在辽国的立场,一改南北形势,奠定当下华夏格局的关键人物,唯有刘皇帝。

当然,历史早已经历转折,走上如今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对辽而言暗淡,对汉而言辉煌。辽国君臣不明白的是,即便没有刘皇帝,辽国入主中原也只是妄想,哪怕是其极盛时期,面对“弱宋”,都难以成功。

“泱泱中国,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啊,每逢危难,总有英雄出世,豪杰并起,力挽狂澜!”耶律贤又是感慨:“一直未得知,汉帝名字如何?韩卿博学,又深悉南朝情况,你可知晓!”

迎着耶律贤好奇的目光,韩德让微笑着说来:“汉帝原名承祐,字元吉,登基之后,更御名灏!”

“韩卿见闻果然广博!”说着,耶律贤目光中流露出少许向往,道:“大辽如欲进入中原,定鼎天下,还当深彻改革,积极融入!”

耶律贤看了韩德让一眼,这是又一次表露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当然,这是经过深入研究,仔细考量后得出的结论。

在耶律德光建辽以前,契丹也崛起的三十年间,在中原乱到那个程度的情况下,都难以有所突破,李存勖在灭梁之前更是以一隅之地正面回击,强势地打消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野心。

逼得耶律阿保机不得不调转向兵锋,向渤海国动手,即便吞并渤海国对辽国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步与提升,然而如果不是在南边吃了亏,又岂会有这样的决策。所谓的海东盛国,还能同广袤富饶的中原相比。

即便耶律德光灭晋,那也是几经征伐,穷耗国力,还是在后晋自身出问题,还有个石敬瑭割让幽云的前提。

因此,在耶律贤初继位,便表现出改革进取、雪耻复仇、南下中原的志向,韩德让只能表示欣赏与感慨,也会尽力辅助,出谋划策。

然而,若说韩德让心里的想法,绝对是不看好的。想要占领进占中国,逐鹿中原,远远不是自己做好,自身足够强大就行了的,最重要的,还得南边给机会。

但是显而易见的,以当下南朝大汉帝国的情况,辽国想要图之,基本是妄想,甚至于在大汉这些年一贯的强势姿态下,能够做到守国,保住大辽基业,就算是很难得了。

这一点,韩德让没有表明,以免扫了耶律贤的兴,这个青年天子,有改变的决心,进取的雄心,对于辽国的发展是有利的。

就如其言,大辽这些年是日渐沉沦了!

看着耶律贤,韩德让想了想,拱手进言:“陛下有刷新朝政之志,臣感佩不已。不过,臣以为,时下陛下初御极,上京初定,而国内未宁,不宜操切。最要紧者,南朝大汉,不得不严加警惕,提高戒备。如外事不宁,内事难安!”

韩德让言落,耶律贤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表情也变得十分严肃,凝声问:“韩卿以为,南朝会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