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

在下游风云变化之际,长江中游的战事同样也展开了,并且,动静要比下游的战事动静要大的多。从九月十六日开始,由曹彬所统率的水陆大军,便开始按照原先制定好计划向鄂州发起进攻。

鄂州的防御核心,在于汉阳与江夏二城,自从当年淮南大战之后,为了缓解来自中游的汉军的压力,金陵朝廷在鄂州投入了大量的人物力,加强其防御,以巩固下游州县及金陵的安全。

再加上,常年守备鄂州的主将,乃是刘仁赡,此人本就是善守者,围绕汉阳与江夏,他打造了一整套的防御设施,城池也修缮地十分坚固。沿江更有超过二十座的堡垒,各个坚实,易守难攻,互成犄角,共同拱卫着主城。

等到刘仁赡去世,继任的老将卢绛,也是在刘仁赡的守御基础上,继续加固城池,修缮军械,操训军队,演练守城之法。

到乾祐十四年时,鄂州的守备兵力,已达五万之众,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州县兵以及乡兵,但仍有一万多的雄武军,是常年受到训练的精卒,这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因此,鄂州的守备力量,实际还是很充足的,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纵然不说守住,总是能给汉军造成不少麻烦的,这也是的打一个鄂州,朝廷会准备四万军队的原因。

然而问题恰恰在于,鄂州的守军,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原因就在于其新主帅,新任鄂州节度使、雄武统军皇甫继勋。

迫于朝廷的压力,李煜撤换了自以为老迈不堪的老将卢绛,想要靠皇甫继勋这个忠烈名将子弟但当大任。然而恰恰是这个的皇甫继勋,使得刘、卢两位老将军精心构建防御,竟成摆设。

皇甫继勋的到来,对于鄂州的守备而言,实则是一场灾难,最大的打击,就是对军心士气的削弱。前边提过,皇甫继勋徒以其父荫庇,而为大将,本身却无什么将才。

如此也就罢了,若能团结将士,虚心纳谏,使得上下一心,坚持抵抗,同样能给汉军造成麻烦。然而,皇甫继勋的做法,恰恰相反。

他赴任鄂州之后,心思完全没有放在军事守备上,喜欢炫耀、摆架子,沉湎声色,对敌情打探,城池防御,军心士气等事务,是一概不顾。

对于抵御汉军,态度也很鲜明,觉得以北军之强,觉得挡不住,既然挡不住,又何必费心效那无用之劳。甚至于,皇甫继勋还在军事会议上,劝告诸将,如果顽抗,把朝廷得罪狠了,将来只怕祸及自身。

皇甫继勋为何敢接下鄂州的守备任务,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为国尽忠,誓死报君的决心,他所思所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富贵。

身为主帅的皇甫继勋,竟是这样的消极态度,受其影响,鄂州的守军,情况如何能好得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使得鄂州守军上下,离心离德,士气日渐衰落。

而在岳州磨刀霍霍的曹彬,对于鄂州守军的情况,也是洞若观火,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原本,还有些顾忌其防御,但皇甫继勋到任后的表现传来后,曹彬自己都惊到了,完全无法理解。

事实上,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推动的,除了掌握大势的大汉君臣之外,也有敌对势力的配合,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就是如此。

不管如何,对于鄂州守军的情况,曹彬是喜闻乐见,敌军状况越差,问题越多,对他而言,则越有利。作为一个素来成熟持重的将领,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一直是曹彬所考虑的,对手主动给机会,那就再好不过了。

等到诏令发来,曹彬与刘光义二人,立刻率军,猛扑鄂州。刘光义也是一名比较年轻的战将,以治军严谨著称,平蜀战事,随赵匡胤东路入川,立有战功,也参与了北伐战争。此番被遣平南,也因为他有南方作战的经验。

曹、刘二人,兵分两路,一路两万五千人,由曹彬率领,自巴陵出发,水陆并进,沿江而进,过赤壁,嘉鱼不战而降,而后以水军向北,正面击败鄂州的几千水军,从而切断汉阳、江夏两城的联系,其后曹彬则逐步拔除江夏周边的堡垒。

刘光义则率一万五千大军,自孝感南下,进攻汉阳,按照曹彬制定的作战计划,也是先拔除汉阳周边的堡镇。前后只耗费了三日的时间,两路汉军,将周遭的戍堡、镇甸全部逐步拔除,而后兵临城下,切断水陆交通,使汉阳、江夏成为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