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涝北旱,又是一年灾年,似乎预示着大宣朝的朝政已经摇摇欲坠。
大宣朝的国土面积大,总有地方是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当然也要上交粮食。
灾民要赶往京城,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哪怕是欠收,也是要交粮食。百姓们也是交人头税,甚至还有不少的地方官员,为了得到‘三年清知县,十两白花银’,都会巧加税收。
就算百姓吃不上饭卖儿卖女,该交的税还得交,不交小命就不保。
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卖掉,那老百姓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丰收之年,老百姓勉强的活下去,只要是灾年,老百姓们就没有任何招架的余地。
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直接沦为了灾民,只能被迫远离家乡,去寻找求生之路。
也有些地方,地里的粮食欠收,好不容易一点粮食,自己还没吃呢,就被官府强硬的收走了。
毕竟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每年的税收丰收不丰收代表着自己的政绩。
良好的政绩才能升官,升官就是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为了粉饰太平,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少官员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至于老百姓的死活,那谁管呢?!
皇宫,金銮殿。
“灾民聚集京城,不到百里之地,一日之内就可以赶到京城!文武百官怎么不说话了?赶紧说说到底该如何办!”
文离帝愤怒的喊道,直接将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
文武百官没有其他的话就这一句话,这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
文离帝和陈太后就发现平时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挑拨离间,派别之间的斗争,个个都能出谋划策。
现在该做正事了,没有一个人能冲上去。
就连袁太尉都是眼观鼻,鼻观口,闭上嘴巴一句不说话就等着开热闹。
文离帝是越来越生气,小小年纪就被气得郁结于心,他可不能被气出吐血。
最后还是高丞相站了出来,小皇帝是他的女婿,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放弃。
当然高丞相也没那么无私奉献,用朝廷的粮食赈灾,成就自己的名声。
“臣以为依循古法,赈灾救民,发放救济粮,只需要半年的时间,明年开春遣散灾民回籍地,一切就迎刃而解!”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若有其他官员有更好的赈灾方法,或解决灾民的方法,本官一定会退位让贤。”
高丞相此时站出来就像是力挽狂澜的巨人,言语间带着谦逊。
在其他官员耳中:谁想找死就站起来!
文离帝感动呀,恨不得当场认贼作父:“朕就靠高丞相了!”
高丞相立刻谦虚的表示:“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事,为皇帝陛下分忧,乃是臣子之本分。”
文离帝和高丞相都在演戏,表演一出君圣臣贤的大戏。
文武百官看在眼中,表面上却感动,心里早就骂骂咧咧了。
‘这一出演了多少次了?数不清了’
‘又来了又来了,小心眼儿的皇帝带着他的老丈人又来了,’
‘真是醉了,小皇帝彻底被拿捏了,谁敢出头?出头的忠臣不都被搞死了。’
文武百官能留到现在的都是聪明人,聪明的忠臣早就被弄死了,剩下的人都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大多数的朝廷清官,颇是看不起高丞相的做法,太下档次,羞与之为伍。
而袁太尉就是清官一派的代表人,清清爽爽做官,不依附任何人。主要是有不依附别人的资本。
袁太尉不开心,后果很严重!
文离帝和陈太后强行挽留的结果,就是让袁太尉有了危机感。
不按规矩办事,不把袁家放在眼里,有时候莽汉真的能干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事情。
眼看问题解决了,文离帝直接退朝,临走之时还叫走了高丞相。
文武百官告退,袁太尉身边围绕的一众官员,乃是世家出身,大家都是世家出身,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大宣朝亡不亡,都无所谓,只要家族不亡,早晚回有出头之日。
袁府,收到了一只信鸽。
写了简短的几句话,大少爷袁泽兰看了之后松了一口气。
最近经常的变化太大了,袁家本来想提前闭世,保存实力。
但是,现在全家人根本就离不开京城,因为文离帝和陈太后所掌握的京城禁军,牢牢的把控的大门,不允许京城的权贵出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