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8章 经济衰退下的好机会

“第二种思路是治理通货膨胀优先,即先推行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同时要牺牲更多的就业,然后推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配合减税、私有化、产业升级等供给政策,联合推动总供给扩张,最终达到推动产出增加和就业增加的目的,这是戴卓尔内阁1980-1984年选择的策略。

这种政策的好处是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实际利率转正,进而稳定住人们流动性偏好降低的趋势,甚至由于失业率的高企,人们会增大流动性偏好,此时推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并不会直接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

但是过剩的流动性虽然能够暂时被人民的流动性偏好所吸收,扩张的货币政策制造的流动性毕竟是过剩的,这种过剩的流动性会寻求能够吸收它的领域来存放,而资产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因此,为了强力推行旨在提高效率的私有化改革,戴卓尔内阁启动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促使资产市场吸收了这部分流动性,直接表现就是股市价格上涨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从数据看,以M2/GDP为衡量的流动性指标在1980年—今年有显著的增长,EM指标更是连年为正值,但是1982年之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是出现了资产价格的显著上涨,这一时期实际利率均显著为正值,意味着流动性偏好已经稳定,且能够将货币供给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全部吸收,而不至于转变为通货膨胀。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治理滞胀,都会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状态,两者不同的是,就业优先策略将促使流动性过剩转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优先策略将导致流动性过剩流向资产市场,在金融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后一种策略将大大提高投资水平,从而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提供良好的货币资金支持。

事实上,流动性过剩本身就是经济遇到拐点的一个反映,如何利用过剩的流动性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才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所在,否则,不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金融制度,只是企图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维系充分就业,摆脱滞胀局面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在1970-1980年的滞胀期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0.2%,CPI上涨260.3%,货币加准货币上涨316.7%,从EM指标看,处于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状态,而1980-今年实际经济增长29.8%,物价上涨了88.6%,货币加准货币上涨了599.4%,从EM指标看,同样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

进一步,从货币加准货币/GDP的变化看,1970-1980年该比值从34.8%下降到了32.4%,而到1980年则上升为93.7%,这说明1980-今年的流动性要比1970-1980年宽松得多。

但1970-1980年出现滞胀,而1980-今年经济增长比较健康,这就说明,流动性过剩并不是导致滞胀的必然原因,也可能是经济在改革转型升级时的一个很好的货币条件。

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情况,在1979-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在治理滞胀,对于流动性过剩,当局并没有将其作为政策目标,相反,却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利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推行了治理滞胀的政策,其中经济领域最主要有五项:紧缩的财政政策、大型企业私有化改革、金融自由化改革、弱势英镑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1、实施旨在提高产业效率的结构性紧缩财政政策……”

“行了,不是让你做经济报告,EM、GDP、M2、M4这些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也给经济学家留点活路,要是闲得慌就写篇论文《从南若瑾吃奶量变化探讨英国经济》,简单说一句,你是否看好英国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发展?”

“当然,我非常看好。”凯瑟琳肯定的回答道。

“如果有20亿英镑,你将会如何进行投资?”南易说着又补充道:“假设,20亿英镑当中有5亿是属于我们女儿的。”

“这个问题很大,我必须好好考虑,晚一点再告诉你答案。”

“你慢慢考虑,现在睡觉。”

闭上眼就是天黑,睁开眼就是天亮。

次日,南易献媚且狼狈的给小公主喂完早餐,换了一套衣服,坐在花园里优雅的吃早餐、看报纸,不到八点,黄英子就来了博林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