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26 质疑声

这一天,戚澍行李箱的拉链没有再关上,他带来的书和生活用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宿舍里,宿舍虽简陋,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他的眼神不再焦虑迷茫,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衣服理得平整,把课备好,把黑板擦干净,认真回答学生们的每一个提问。

戚澍不打算走了。

他的力量或许微小,但他想用这股力量去改变山村里的孩子们。

学校里课本不够,他去山下、找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争取,用最便宜的价格为孩子们买纸、买笔。

看到这些情节之后,情感丰富的姜芝芝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虽然现实不同于电影,但她心里还是难免有些难受。

也可能是顾熠把戚澍这个角色演得太好了,让她不自觉间代入到戚澍的情感里。

戚澍告知了女友他要留下的决定。

女孩子辗转许久,到山里和戚澍见了面。

戚澍和她讲自己在这座山村里遇到的人和事,讲自己想改变学生们未来的想法。

女友静静听着,她支持戚澍,也明白戚澍的伟大,却无法选择和他一样的未来。

在《山花》这部电影里,姜芝芝第一次看到了顾熠的哭戏。

明明那么骄傲、那么阳光灿烂地宣布要改变世界,却在背过身时红了眼眶。

一开始戚澍还能控制住情绪,只有最小声的呜咽,眼泪也掉得很安静,但慢慢地,他终究无法控制自己心里的不舍,一个人哭得很大声。

又大声又真实。

顾熠之前演的都是内敛的角色,不管是沈遥还是丁晖,戚澍却和前两个角色完全不同,外放又阳光,可以直白地表达情感,可以骄傲地说出自己的梦想。

但此刻在观影厅里,姜芝芝没有察觉到一丝违和感。

顾熠俨然就是戚澍本人。

想到宣传片里老年戚澍孤零零的身影,姜芝芝似乎已经预料到了故事的走向。

她看文艺片不多,也很难在看文艺片时保持专注,可《山花》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她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除了讲述戚澍的故事外,电影里充斥的就是一大片蓝天白云、翠绿的山林和澄澈的溪水,配乐很柔和,笛声和琴声交织,与山间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让人的心情不自觉间也悠扬起来。

接下来,就是戚澍当老师的故事。

一年年,一岁岁,不变的黑板和讲台,戚澍送走过一个个学生,也把一个个试图辍学的孩子重新请回学校,灯光下,他回顾白天讲过的课程、准备第二天的教案,也为正面临的问题皱起眉头。

但戚澍展现在屏幕里的形象永远是坚韧的。

姜芝芝在这一瞬明白了《山花》这个片名的含义。

戚澍就像山花一样坚韧,也像山花一样,永远把最美好的一面给自己的学生看。

从刚毕业的戚澍到步入中年的戚澍,姜芝芝在电影里没有看出一丝违和感,而当戚澍这个角色步入老年时,转变自然也是贴切的。

只看宣传片里顾熠的扮相,观众们或许会觉得不太适应,但只要把电影从头看到现在,就会觉得剧情和人物形象的衔接很自然。

不管戚澍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姜芝芝的视线一直都在故事上。

剧情进行到现在已经一个多小时,戚澍的人生也走过了大半,但这些重复的人物、重复的教学、重复的风景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无聊。

或许这就是日常。

也或许,顾熠的演绎让角色更显丰满。

老年的戚澍生活平静又安定,却并非让人觉得死寂的平静,即使戚澍只有孤独一人,但他充实的人生和对教书的爱却让他始终保有一份热忱。

那是看着学生们温柔的眼神,也是面对家长们感激时真心的笑容。

姜芝芝很爱电影最后一幕里戚澍的神情———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这理想或许并不伟大,也并不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但至少可以改变一部分人。

整场电影一直在安静的氛围里播完——《山花》剧组没有频繁上热搜,电影成本太低,院线的宣传也并不给力。

如果不是顾熠主演,姜芝芝不会来电影院看这么一个故事。

但现在,她庆幸她来了。

她爱的不是那种「我爱你你不爱我所以我不爱你」的故事,也不是那种谈恋爱谈到毁灭人类的故事,只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于平淡之中有一分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