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不见棺材不掉泪
扬州东都留守署衙,张昭一边看蜡丸中的信息,一边嘴角露出了冷笑。
李璟君臣虽然知道楚州要不回去,但是还想把天长给要回去。
至于扬州和泰州,那就更不用说了,自然是要拿回去的。
对比起历史上可以看出,南唐君臣此时的信心,还是比历史上后周攻打南唐要高的多。
历史上李璟别说楚州,就是寿州、濠州、泗州、光州等那都是全部愿意割让的,基本等于放弃了整个淮南。
而且当时的后周军队,也还没有打下扬州。
前后差距如此之大,原因无外乎是张昭现在的形势,比不上全有中原的后周。
那时候,后周只有北汉这个癣疥之疾,而张昭现在,没有河北之地不说,还面临刘知远的威胁。
而且后周时期的北汉,可跟现在的刘知远不是一回事。
代北、河东武人最后的精华,历史上就是被刘知远带入中原,然后在汉、周之交,几乎损失殆尽的。
等到北汉建立,代北、河东武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北汉政权的支柱,其实是吐谷浑兵和麟州杨继业等人,但此时,刘知远手里还有最后的精华在。
南唐上下,如此笃定的认为能要回扬、泰二州,无非就是认为张昭必须要尽快回中原,准备与刘知远的大战。
至于第二个信息,那就更为重要了,张昭在这份名单中,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林仁肇、何敬洙、朱令赟、陈诲。
其中何敬洙在后周攻南唐时期,用几千兵马就守住了鄂州,避免了南唐的整体崩盘。
朱令赟被称为南唐最后的希望,不过因为倒霉,风向倒转把自己烧死了。
虽然统帅力稍显不足,但带领万把军队,依靠他出色的个人武力和魅力,还是没问题的。
陈诲是五代著名水军统帅,历史上如果不是因为是闽人,不受南唐朝廷重用的话,一定会让后周水军极为难堪,他更与林仁肇齐名,是南唐后期的著名将星。
林仁肇就更不用说了,忠肝义胆,有勇有谋,乃是南唐后期的擎天白玉柱。
难怪李璟现在有些自觉有了本钱,感情是自己这一把逼迫,把南唐后期的名将们,都给逼出来了,看来这两万多人,并不好解决。
不过,这也在事实上证明了,张昭确实没有现在就灭掉南唐的能力。
真要有这个实力,大军在猛扑扬州的时候,上游可以安排一支水军,从夔州(重庆奉节)或者江陵大举南下,左右夹击,南唐早灭了。
不过,虽然目前并没有吃掉南唐的实力,但既然得到了线报,那就不会让李璟太好过。
张昭立刻将赵延进、侯仁宝、杜论赤心三人召了过来,吩咐他们南唐来了水军悍将,谨防会来偷袭刚在瓜步一带建立的军港以及打造的战船。
同时再派马杀才、高怀德领兵一万,往西去支援李存惠。
你认为老子水军未成就过不了江是吧?
燕子矶水面宽阔,南唐水军尽皆在此,确实很难强渡,但长江上的渡口,可不止有这一个地方。
第二日,张昭在此召见了南唐的使臣,并当众表示,他率大军南下,不是无故南侵,而是李璟无礼在先。
南唐众使臣立刻心知肚明,这份表态,那就是可以谈的意思,于是纷纷告辞,想要尽快回江宁向李璟报告这个好消息。
而李璟收到冯延鲁的回报之后,又知道南唐群臣都收到了周主张昭的赏赐,还特意赐宴,不知道怎么的,心里竟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李璟把张昭厚待南唐使臣的操作,当成了张昭的也想着快速结束战争,然后北归的信号。
李璟赶紧与心腹朝臣们讨论此事,常梦溪、萧俨等素有刚直、清廉等名声的大臣,都赞同李璟的猜测。
纷纷认为是河东刘知远定然已经有异动,萧俨甚至觉得,不用太过割地赔款,张昭就会主动退去。
冯延巳嘴角一撇,常梦溪、萧俨等人不过是书生意气,根本不通兵事。
以江北周军观之,其骁勇无敌,刘知远不过数万兵马,就算南下,旦夕之间就能打破东京?
倒是周军,真要发起狠来强行渡江,完全可以旦夕就打到江宁。
不过李璟现在兴致正高,作为一个宠臣,当然不会这会上去说些败兴的话,因此冯延巳果断选择了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