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林家旧屋门外站了三个人。

葛氏道:“小林斯文白净,写得一手好字,上次俺家找他写信,问过了,自小就请先生上门教书呢,念过好多书的,教你们家福宝,绰绰有余!”

又放低嗓子:“不过小林有点怕生害臊,咱们说话小点动静,别总盯着人家看。”

与葛氏一身浅灰色粗棉春衣不同,旁边的两名青年是杏花村周家的家丁。

杏花村周家,是这一带的几个村内最有钱的一户人家了。

周家年年种好木,挣的钱多,每年农忙都花钱请人干活,房子越修越大,用料越来越好,连看家护院的家丁都请了三四位。

葛氏旁边的青年正是其中两位,他们今日替周氏登门见一下林殊文。

周氏有双儿女,今年六七岁。

周氏二人观念比绝大部分出身农家的人超前,一旦家里有条件,就立刻请先生上门给儿女传授学识,教他们识文写字。

周家原来请的那位先生回乡里娶妻生子了,本来想请冯先生接替,但冯先生自诩是这一带唯一一个富有学识的人,自然有点心高气傲。

周家派人去登门冯先生家请了两次都没成功,今日葛氏到杏花村窜门,听闻此事,就把人领到林家旧屋门外。

葛氏替双方做了介绍,把来龙去脉讲清楚,目光转向白得跟面团似的林殊文身上,问:“小林意下如何?”

林殊文手头缺钱,没有急着回绝。

他轻声道:“我可以试试。”

两位周家的家丁见他生得面白文秀,虽然很年轻,但光站着那,气质看上去就与旁人不同。

彼此交换眼神,遂开口:“请林先生随我们到一趟周宅,夫人与先生见过面后再决定此事。”

林殊文点头:“好。”

家丁驱了马车过来,林殊文方才叫他们瞅着看了会儿不自在,此刻坐在车内,浅黄色的帘子隔绝四周,独坐小小空间,不断暗示自己要放松。

杏花村位于八宝村的一刻钟方向,出了八宝村往右直行半刻钟,过一座桥,绕个弯继续直行半刻钟,乘坐马车需要至少一刻钟的路程。

山野之下皆是矮田,时值春忙,田里插满青色稻苗。

林殊文借着车窗打量村外环境,眼前出现一条二十尺宽的河,河流正在涨水,水面清碧,白鸟栖息。

马车穿过桥面,又行驶半刻多钟,就来到杏花村。

春光好,正值杏花盛开的季候,整个村子几乎淹没在一片灿烂的花色中,雨水充沛的缘故,许多花瓣落下铺了满地,有风吹过,花瓣顿时纷纷扬扬。

林殊文拾起落入车的花瓣,马车停在周家门外。

他刚下去,就被一阵忽然随风飘起的杏花雨迷恍双眼,花蕊融成粉白的海,清香沁人,脸颊、发端、肩膀都落了不少花瓣。

他把身上的花瓣轻轻抖落,跟随家丁踏进大门。

周家修建的宅院比平常村户的大上好几倍,进门后还有回廊,分有小前院,中院,以及后院,房子建成楼,每楼至少都修了三层起。

一路上林殊文神色如常。

门前,妇人肤色偏白,墨绿色春衫夹着灰白的毛袄子,发别花钗,此为周氏。

周氏见请来的先生年纪虽小,模样气质却与常人不同,心中暗忖教养甚好。

她笑道:“听闻林先生是从城里回来的,城内林立众多华美的高阁楼台,我们周家与之相比,尚能勉强入眼。”

黛蓝色春衣的少年立在杏花树下微微发呆,须臾后,林殊文反应过来周氏正在与自己说客套话。

他合起唇抿了抿,认真道:“方才眼观几路,见山野如黛,水清似玉,城内阁楼虽多,却无眼前乡野秀丽旷然之美,宅院隐于花色下,不失为桃源仙乡之境,不同的美何必比较。”

周氏笑不合嘴:“小林先生当真是念过书的,说的话和咱们村里人都不同。”

林殊文脸色微红,不知作何回答。

周家能发展到今日,处事手段和普通人自然不一样。

周氏已经看出林殊文性子腼腆,好在肚子里真有些墨水,性子柔和内敛,不像那位冯先生仗着自己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从而心气高傲,遂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招出来。

周氏把儿女揽在身前:“这位是给你们找来的林先生,与先生问好。”

两个孩子不过六七岁,乖乖向林殊文道“先生好”,性子瞧起来都有几分害羞,林殊文忽然就没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