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风闻九野

到边军这里来宣旨的一行人,领头的是个太监,也有文官陪同,韩世忠接旨之后,派人送他们去休息。

片刻之后,那个随行的年轻官员又来到账中求见。

“下官赵鼎。”

看起来文质彬彬,儒雅有礼的青年人,向韩世忠行礼之后,低声说道,“李枢相特地把下官塞到宣旨的队伍里面,是想要来提醒韩帅,陈道子不但想要从边军中调走十二员猛将,还打起了边军粮草的主意。”

“李枢相在朝中争取,唯恐不能说服官家,但官家向来倚重韩帅,希望韩帅能送一封奏章到汴梁,劝一劝官家。”

韩世忠端坐在桌案后面,短须乌黑,双眉浓密,面色肃然,一身渊停岳峙的风度,说道:“圣意难违,假如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定见,我的一些微末言语,又哪里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赵鼎想不到韩世忠会这样回答,怔了一怔,道:“韩帅……”

“圣旨中点到的那些人,一向爱动不爱静,天气晴朗的时候,常到河边与弓箭玩耍,我正要派人去叫他们回来。”

韩世忠说道,“既然你来了,就有劳你和我帐前亲兵一起走一趟,去把他们叫回来吧。”

赵鼎不好再多说什么,领命去了。

几名亲兵牵来马匹,请他上马,照顾他是个文官,走的不快,出了营帐,就沿着界河的边际,信马由缰,向下游而去。

辽国最近几十年来,内乱频频,先有皇太叔祖耶律重元叛乱,被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乙辛平定。

又有耶律乙辛专权十几年,手眼通天,权倾朝野,党同伐异,大肆清洗朝中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杀的辽国上京之中人才凋敝。

如今这个辽国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耶律乙辛,前几年又有耶律章奴叛乱,辽国的皇亲贵戚,像是造反篡位上瘾了一样。

民间也很不太平,有许多人看出时机,揭竿起义。

不过前些年,女真完颜阿骨打一脉被灭门之后,有少年宗翰侥天之幸逃到辽国上京,献上了从天池中所得的古代魔道秘法。

那门秘法是专用于勘探矿脉的法门,虽然有诸多残缺,勘探的精准程度不如大宋朝廷手上的那套法门,但也可堪一用。

那时西夏已灭,辽国朝廷上下终于感受到紧迫,请了他们供养多年的各处高僧法师,亲自出手辅助,开掘矿脉。

把当年南院大王耶律乙辛的坟墓挖开,刨出耶律乙辛他自创的魔道神功,广传军中,使辽军魔道日兴,得以维持住摇摇欲坠的统治,陈军边境,隔着界河与宋军对峙。

这大河两岸的营寨据点,修得断断续续,毁了又修,修了又毁,既有战争残迹,也有壁垒森严,几乎如同城池一般的大寨。

赵鼎在马上眺望对岸,隐约可见大小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招展,刀枪在日光之下泛着寒光,人马来往,络绎不绝。

“快到了。”

几名亲兵凑近过来,各自从背后抽出铁伞,撑开伞面,其大如席,由一根根漆黑铁条拼凑而成,每一根铁条表面,都有烙刻下去的赤红符咒。

几面大伞遮蔽阳光,伞面边缘交叠在一起,把赵鼎也牢牢笼罩在阴影之下。

赵鼎有些不解,道:“这是做什么?”

亲兵解释道:“贵人有所不知,军中枯燥,平日的操练对那些将军和勇士已经没有意义,便经常到河边对射嬉戏。”

“对射?!”

赵鼎脑子里还没想明白,就听见前方不远处传来一声爆鸣。

有一道金光落地,在岸边炸出个小坑。

虽然箭支已经彻底没入岸边的泥土之下,但以赵鼎的眼力,还是隐约捕捉到了那一箭的尾羽。

那是辽军的箭,来自对岸。

宋辽的界河本来算不上是格外开阔的大河,但是从两方开国以来,和平的时候少,开战的时候多,两军争战多年,船来炮往,早已经把河岸打的不断坍塌、开拓。

两军法师又经常作法,搬动风浪,影响气候,水流侵袭日深,百余年下来,这条界河已经开阔得如同大江。

前方那一段,是水面相对来说最狭窄的地方,两岸相隔不过三四里而已。

善射之人在那里引弓搭箭,足以隔江对射。

水面上不断有箭支相撞,炸裂折断,堕入水中,能射到岸上的箭只是少数,能射死敌兵的,又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