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开收粮食

石洲城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与之划片的,则是周边的住户。

西城以富户居多,那边的宅子大多雕梁绣户,看着大气又规整。

要规划的话,这些房子肯定不算在其中。

南城的居民基本都是寻常百姓,这儿的房子都是普通的一、二进小院。虽住的密集,且看着有些旧,可胜在整洁不脏乱,所以林远秋也不准备改动它们。

东城和北城住着的居民不多,房子分布也零散。这两日林远秋去现场又仔细察看了一遍,发现把其中一些住宅做些调整,就能多出不少空地来。

只不过,想法容易,可做起来应该有不少的难度,毕竟拆迁不是随口一说就能成的。在林远秋看来,这些宅子哪怕再旧,房屋主人也不见得愿意拆。

林远秋的打算,是先派人上这些住户家里询问,听听他们是个什么想法,同时也会把怎样安置的方案告诉他们。比如新房子将会盖在哪儿,房子有多大,以及盖房子费用并不会让他们自掏一文等等。

至于上门询问的事,林远秋安排给了衙门的一众书吏。五十多户住宅,每十户一个单位,全都做了分派。

让林远秋没想到的是,原本他以为的肯定有的磨,结果才过去三日,就大功告成了。

听那些书吏说,等他们把安置条款一一告知住户后,对方没思考多久就点头应承下来了。

听到竟这般顺利,林远秋一时还有些不敢相信。可才过了一日,就陆续有城北住户过来,向守门衙差打听新宅子大概什么时候建造,足见对于换新住宅的事,有多期盼了。

既然没有异议,林远秋也不耽搁,趁着现下还未到农忙的时候,他便安排起盖房子的事来。

很快,衙差把服徭役的告示贴到了各村。

每年五月正是村民服徭役的时候,与以往去采石场做活或挖沟渠不同,今年的徭役则是挖土建造屋宅,且告示上还写了,凡超出徭役规定时间的部分,按每人每日四十文结算工钱。

这对众村民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平日不是农忙时,他们也会出门找活做,好挣些银钱贴补家用。而盖房子比起给人搬重货,可要轻松多了。

何况村民们可是听说了,等盖好了这些屋宅,那些腾出来的空地,就是划给他们盖房子用的。

有了这样的动力,很难得的,对于今年的徭役,村民们没有一丁点排斥的情绪。

……

等房子盖到一人多高时,林远秋收到了族里的来信。

林族长还不知道林远秋已升任了石州知府,所以这封信是直接送到永宁州署衙的,严同知见了后,就把信拿到了冯记作坊,然后林远枫给送了过来。

在信里,林族长说了去年族里人做吉祥如意饼的事。说收到他的去信后,就把法子教给了众族人,是以等柿子红了的时候,大家就按着他的法子把吉祥如意饼给做了出来。然后卖的价钱也是依照他说的六十文一斤,所以去年林氏族人都挣了不少的银钱。

原来,在定胡县和永宁城的柿饼作坊开起来后,林远秋就把做柿饼的法子写信告诉了林族长。

老林头和吴氏也是知道这件事的。

林远秋把信念给两人听,除了做柿饼,信上还说了今年年初族中有两位族老相继离世的事。

听了之后,老林头和吴氏忍不住唏嘘。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最让他们难受的,莫过于熟悉之人的一个个离去。

吴氏忍不住叹气,“唉,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奶跟你爷也老了。”

这话林三柱可不爱听,“哪里老了,如今儿子上街还有人追着喊年青后生呢。您想啊,当儿子的都还年轻,当爹娘的哪里就老了,在儿子眼里,您跟爹顶多四十来岁,正当年呢!”

吴氏一听,忍不住“噗呲”笑出声,“人家喊你年青后生,那咱家远秋岂不成小娃儿了。”

林三柱点头,“那可不。”

被三儿子这么一打岔,老林头和吴氏的心情好了许多。

不过,第二日一早,等林远秋起床时,就看到爷和奶已满面红光的从菜地里回来了。

林远秋知道,爷奶这是想借着种菜活动腿脚呢。

来到石洲府后,老林头跟在永宁城时一样,也在花园里拾掇出一、二分的地用来种菜,说是这样既活动了筋骨,也让家里有了新鲜菜蔬吃,虽街上都有得买,可哪有家里摘起来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