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重阳花糕
烧烤的爆火在意料之中, 然而“原料够、炭火铁网够,小竹签却不够了”这件事,却在意料之外。
是以一大早, 林稚便前往西市去取昨日订好的竹签子。
老板娘把削得尖尖、没有倒刺儿的小竹签递给他:“小郎君店里的炙肉炙菜味道真妙!我自己在家也做来吃过, 味道却没有那么好。”
林稚笑道:“这些炙烤菜吃得就是热闹劲儿,店里到底比家中人多, 在家吃就显得没那么热闹,故而觉得味道稍逊。”
老板娘爽朗一笑。
看着林稚的背影, 她默默心道:“其实明明是我火候掌握得不好、蘸碟调得不好,小郎君没直接说出来……真是给面子!”
被发了好人卡的林稚把烤串签子递给沈小七, 自己鼓捣起昨日剩下的虾子。
新鲜的虾子怎么做都很好吃,这几日又是白灼又是炙烤, 有些吃腻了, 便想着换成油焖。
锅里放多多的油,煸香姜蒜, 再放剪去虾须虾尾、挑了虾线的大虾,炒红, 用炒勺轻压几下虾脑,挤出红汁。
沿锅边烹入少许黄酒、酱油,洒入两小匙白糖,见汤汁收紧、颜色变深,即可出锅。
这样做出的虾子色泽浅红油亮, 口味鲜香浓郁, 酸甜爽口。吃时先舔壳,再吃肉, 最后用盘中汤汁泡饭, 和烧烤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无论是油焖大虾还是肉菜烧烤, 一经推出就得到了食客们的热切追捧,连卖两三天,热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许多。
在各种海鲜的包围下,林氏酒楼迎来了第一个重阳节。
此时过重阳节,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要购菊赏菊,受此影响,食店酒楼也常用菊花装饰门窗,算是迎客的一种噱头。
只是用菊花装饰门窗……林稚不太想凑这个热闹,只做了应景的重阳糕。
本朝人过重阳要喝茱萸酒、吃重阳糕,茱萸酒好说,直接从正店引进便可,重阳糕却得自己做。
重阳糕没有特定,但凡是重阳节做出来的糕饼,一律都叫重阳糕。
但还是大致分了几个派别:用面粉拌糖,烫面蒸熟的面糕;一半面粉,一半糜子,加糖,加豆沙的黄米糕;米粉、面粉、枣泥混合作为糕馅儿的枣米糕;还有主料是黑黍米、枣泥和豆沙的饵公式糕。
其中普及最广的,还得是用松子、栗黄、银杏肉做成的粉面蒸糕。
反正是要拿来卖的,不怕样式多,林稚把各种糕馅儿的重阳糕都做了一遍,还做了点缀小象小鹿的万象糕和食禄糕。
每次看到林稚捏这些精巧的糕点形状,沈小七都在一旁吹彩虹屁:“阿郎手真巧!阿郎真厉害!”
林稚瞥了他一眼,“怎么没戴花?”
重阳节男子簪花,女子佩戴茱萸囊,戴得越多越吉利。
沈小七答道:“阿蓝去成衣铺买丝绸茱萸了,还没回来。”
“今日去取花的人肯定很多。”林稚道,“一会儿我们出去的时候再戴上。”
沈小七点了点头。
重阳登高是习俗,这一天花朝节的玉壶园再次开放,允许人们前去登高望远——其实就是吃吃喝喝。
最后一只小泥鹿捏好放在面糕上,林稚把这些糕点装起来,打算一会儿拿到玉壶园卖。
忽然有一道熟悉的声音从门外响起:“林小郎君,重阳安乐啊。”
林稚抬眼一看,居然是许久不见的曹婆婆。
“婆婆怎么到这里来了?”他站起身来,“这里离着春风楼那么远,婆婆可是坐马车来的?”
“不是不是。”曹婆婆摆手,“我是搬到这里来了!”
林稚更惊讶了:“搬到这里了?”
“没错。”曹婆婆把手里的食盒放在桌子上,“林小郎君有所不知,自从你搬走之后,春风楼的生意就没那么好了。”
“也不能说没那么好,和寻常酒楼相比还是好的,但和从前比起来差了不少。”
曹婆婆叹了口气,“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得寻个出路,就想着搬到南门大街这里来。”
到底是人家的决定,林稚也不好说什么,只道:“这样也好。”
“说起来……”曹婆婆忽然神神秘秘地凑近他,压低声音,“林小郎君,跟你说一句真心话——我觉得你的酒楼,快超过春风楼了。”
超过春风楼?曹婆婆真是会给他画饼……
林稚笑道:“婆婆说笑了。我不过一座三层小酒楼,而且第三层都还没开,如何比得过春风楼的百年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