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三板斧

严禁大秦黔首在乡野议政。

禁止博士以古非今,若不遵守,则取缔上朝议政权。

焚毁六国史书、诗歌以及百家传承书。

李斯三板斧砸下来。别说博士们震惊得浑身僵硬,就连大秦的法家官吏们一个个也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现场只剩下“咕噜噜”锅底水泡翻腾的声响。

张婴先看向嬴政,仲父脸上的神情很淡,但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李斯身上,即便不是赞同,但也没那么反对。

张婴又转头看向扶苏,他本以为扶苏会眉头紧锁,甚至是按耐不住要出头说话,毕竟记载中扶苏和嬴政就是因为“焚书坑儒”而起冲突。

没想到扶苏虽然微蹙其眉,但也没有任何反对表示。

张婴又看向其他的朝臣,发现大秦官吏们震惊归震惊,也有人嚷嚷着:

“荒唐,这是何等的荒唐啊!”

“有教无类啊!大秦此举无异于自绝根基。”

“这些可都是圣人言,岂可随意损毁?”

……

但即便有人在嚷嚷,这动静也不是很大,因为连出声的人都只敢藏在暗处。属于能听到不少人在提反对意见,但一眼看过去,乌压压一片人头,没人愿意与你对视,压根不知道是何人在说话。

片刻后,嬴政忽然开口道:“诸位对李廷尉的提议有何意见?”

朝臣们神色各异,沉默了一会,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但他的反对并不是完全否定“焚书”,而是认为李斯下令焚毁的书籍种类太多了,建议保留自古以来的史书、医术、农书等,还有很多上古诗歌中有讲述民俗、农业方面的知识,也要保留,不能为了焚毁诗歌而焚毁诗歌,必须看内容……

张婴见状很是震惊,流传千年的“焚书坑儒”事件,虽然还没达到坑“儒”这一个大高潮,怎么进展的这么顺利?儒家和法家不应该互相斗嘴一番吗?

是,大秦是曾经发生过一次焚书事件,这还要追溯到商鞅时期,他认为儒家提倡的礼乐制度、仁和义,尤其是反对攻战和耻于战争等思想,视为会令秦国软弱倒霉的害虫。

所以他搞了一个“燔诗书而明法令”,烧儒家的《诗经》《尚书》等书籍,试图将大秦黔首们的价值观全部法治统一,比如鼓励农民工耕地,鼓励黔首积极备战。

但商鞅之后,秦国在一百多年再没有焚过一次书,嬴政上位之后更是集百家之长,选人不看出身只看才智谋略,还修建博士学宫,召天下读书人来大秦。

如今法家李斯再次号召焚书,不说其他家,儒家就这么从心地认了?都没几个人起来抗议。

张婴实在憋不住道:“博士淳于越,焚儒家典藏你都不反对?”

淳于越一顿,冷声道:“臣自是反对的!但臣反对的是焚毁所有藏书。若像李廷尉所说,只焚毁乡野民间的藏书,并不焚毁贵族以及百官私藏的书籍。

某认为不无不可,毕竟百家典籍本就藏在博士学宫及秦官贵族家中。”

张婴:!!!

他懂了。

怪不得反对的声音寥寥无几。

因为李斯提议的焚书,焚毁的是平民、乡野士子的书,并没有触及官员贵族的利益,这也代表着,底下识字的黔首会断层减少,会考科举的平民自然也会减少。

即便法典类的书籍不烧毁,有平民天才撞了大运,拜了吏为师,成功科举。

但平民学子自幼只知道法典与秦律,而贵族出身的多能学习百家之长,两者相比,贵族学子再次天然占据优势,身居高位。

所以这也变相地成为一个能保住贵族阶级,禁止下民快速上升的方式。

当然,他们没那么

反对焚书的缘由肯定还有很多很多……

毕竟人是复杂的,家族,同盟等,各个阶层的诉求和渴望也是层出不穷的。

但……

张婴不爽也是真的。

他谨慎地抛出一个“纸”技术,又努力地建议科举制,不是为了让天龙人永远可以当天龙人,他是希望在大秦搞出一条只要秦人肯努力,就还有希望成为天龙人的通道。

因为历史证明了,任何一个清明健康的政权,必然会给全民留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

所以在嬴政又一次开口道:“嗯,既然诸位再无其他反对的意见,李廷尉记住,任何大秦官府的藏书不在焚毁行列,其他列国史书可焚,秦国史书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