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再爱都曲终人散了

肥乡位于邯郸以南,清河西岸,树林茂密。此刻厍狄干及麾下魏军,正埋伏在树林中,打算通过阻塞漳河河面,使得船上的敌军士卒下船与他们在林中鏖战。

他当然也不想这么埋伏,可是漳河北段沿岸没什么高山险阻,想埋伏也没法埋伏。高欢又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沿北漳河一线的某处,拦截水路而来的高敖曹部。

所以他也只能将部曲埋伏在这片树林里面了。

更好的埋伏地点,其实是更北面的广阿,那里数条河流交汇,还有一个名为“大陆陂”的湖泊,地形复杂。乃是设下伏兵的好地方。

只可惜厍狄干胸中并无多少奇谋,不敢用险。

时间从早上到了晚上,又从晚上到了清晨。厍狄干领着部曲就这么一连埋伏了三天,吃喝拉撒都在树林中,结果别说是高敖曹部的主力了,就连敌军负责前出侦查的斥候都没有见到一个!

高欢预判到高敖曹带兵必走漳河沿岸奇袭邺城,结果高敖曹居然没来!

厍狄干慌了,连忙派人回邺城查探情况,因为这里并不是冀州到邺城的唯一通道,也不能排除高敖曹带兵走远路从别处奇袭邺城。

等厍狄干的人到邺城之后,娄昭君得知前线战况,面色剧变!

千算万算,没想过高敖曹居然不来!

因为邺城居然也没有遭遇袭击!甚至负责巡查的游骑,也没有跟高敖曹的探子遭遇!

但高欢击溃沿清河而来的敌军部曲,这件事情已经是铁板钉钉了!连缴获的旗帜都被送到了邺城。

娄昭君虽然机敏,却不会带兵打仗,也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意味着什么。她火速派人写信给刘益守,询问对策,已经是慌不择路。

……

高欢作为久经沙场的老硬币,虽然亲临一线作战指挥不是很在行,但是他在用兵大略方面还是很成熟的。

以厍狄干部伏击高敖曹,无论高敖曹能不能击败厍狄干,起码也要脱一身皮,在士卒疲惫的状态下攻打邺城,或者打道回府。

无论他们怎么选,等这些人匆匆忙忙折返回脩县的时候,高欢这边已经攻克脩县!

看到老家被攻占,自己这边又兵疲师老,高敖曹麾下士卒,必定军心大乱!那时候哪怕高敖曹有当年项羽之能,只怕也是会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场。

厍狄干能不能阻止高敖曹攻邺城,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高欢计划的核心,是让高敖曹部在不方便脱身(比如围攻邺城)情况下,不得不回师防守。

如此一来,士卒疲敝,军心大乱之下,高敖曹能发挥出多少实力呢?被吊着打还差不多!

不过,高欢好像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原本以为,高敖曹应该是带兵水路从挨着漳河的武强县南下邺城,那速度杠杠的,怎么说到邺城的日子,也应该比高欢自己带兵攻脩县要早很多吧?

这是最快最便捷的一条行军路线,先从信都城出发向北走一点路,在武强县的漳河渡口上船,最后水路南下,这条路可比陆路行军快不少!

然而他高估了高敖曹的本事。

高敖曹是一个水战白痴,在刘益守那里吃过不少水军的亏,心中留下了不少阴影,他根本就不敢走水路!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敖曹所率主力的行军速度,比高欢预想的还要慢很多!

当高欢击溃那一支民夫伪装成的疑兵时,高敖曹根本就距离脩县没多远!

得知高欢识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计”,高敖曹根本就不往前行军了,直接掉转头去回援脩县!所以厍狄干根本就等不到高敖曹的人马,因为人家已经折返回老巢跟高欢决战去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主帅就是要考虑“提前量”的问题,不能等出事了以后,再来想办法补救。不止是高欢,就连刘益守也是高估了高敖曹。

能够用兵不拘一格,那是因为主帅掌握了各种用兵的方法,可以随意处置。但高敖曹只会指挥步骑混合的队伍作战,让他坐船偷袭,他不敢,也没有这个经验。

更不敢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不熟悉的战斗类型。

于是高欢的第一道保险彻底失效,刘益守部署的第二道保险依旧失效。高敖曹依靠自己的“年轻不懂事”,完胜两位老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