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除了发往北境的公文,礼亲王还亲笔写了一封书信给顾非池,把整件事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写在了上面,事关重大,就由怡亲王带上这封密信亲自跑了一趟北境。

此行除了送信外,怡亲王还有一桩差事,就是把留吁鹰押去北境,确保将人亲手送到顾非池与谢无端的手里。

怡亲王在七八年前也曾去过一次北境,可是,仅止步于兰峪关。

前朝的领土北至乌寰山以北,比大景更为辽阔,然而,前朝末年,朝廷腐败,各地战乱四起,一直觊觎中原的北狄人伺机南下,一举打下了乌寰山。

直至太祖皇帝建国时,大江以北的疆土才安定下来,而江南一带三分天下,匪乱丛生,太祖决意南征,统一南北,偏又忌惮北狄大军在兰峪山脉以北虎视眈眈,彼时,是谢家先祖谢策临危受命,在太祖立下军令状,带领金鳞军守住了兰峪关,没让北狄进入中原。

之后,太祖皇帝又花了足足十年才统一大江南北,临终前的夙愿就是能够拿回乌寰山。

这件事在宗室中也是人尽皆知,无论是先帝,还是为他们授课的太傅,都不时把这些往事挂在嘴边。

拿下乌寰山的夙愿太祖与先帝都没有完成,今上没有做到,但现在,太子顾非池做到了!

想着,怡亲王不由心潮起伏,只觉大景的未来一片光明。

在这种激动的心情中,他带着十几名亲卫终于抵达了兰峪山脉下。

这一路快马加鞭地走了四天,他已是风尘仆仆,难掩疲态。

明芮奉顾非池之命亲自带人来山脚迎怡亲王,带着他穿过了兰峪关,来到了兰峪山脉以北。

不过一山之隔,怡亲王就有种海阔天空的感觉,精神一震,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致。

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冬月下旬的寒风瑟瑟,将枯黄的野草刮得乱舞,簌簌作响。

一行人策马疾驰,衣袍也被风吹得鼓起,猎猎飞扬。

一身黑色轻甲的明芮骑着一匹高大矫健的黑马,昂首挺胸地迎着呼啸的寒风,举手投足间,显得落落大方。

来北境不过月余,她白皙的皮肤已经晒成了小麦色,整个人的气质也显得英朗洒脱,与京中那些养尊处优的姑娘家迥然不同,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

迟疑了一下,怡亲王驱马与明芮并行,突然开口道:“北安伯,唐修尧已经被定了凌迟之罪。”

唐修尧便是宁王。

按照大景律,谋反及大逆罪,凌迟处死。

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是比斩首示众更严重的刑法。

明芮纤细的手指紧攥缰绳,眼帘微微垂落。

她浅浅一笑,转头对怡亲王道:“多谢王爷告知。”

她的眼眸明亮通透,让人看着就觉得自信豁达,就仿佛她天生属于这片宽广辽阔的土地,这里才是她的归处。

怡亲王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最近北境的情况如何?”

明芮的脸上露出一抹明亮的笑容,道:“这两个月,陆续已经有一些百姓返回了北境,靠近幽州的雍城、天水城回来了数千人,兰山城、平洛城也有一两成百姓回归。”

虽然回归的百姓大部分是去了北境与幽州交界的城池,其它北境诸城几乎还空着,但对明芮来说,这已经是个好兆头了。

她相信,等百姓看到北境安定,自然会回来。

时人都会想要落叶归根。

明芮自信地笑了,神采飞扬。

怡亲王这一路北上,也看到了一些拖家带口的百姓,心头唏嘘,正色道:“内阁正在拟一些针对北境减赋利民的政策,来年会更好的。”

“王爷。”明芮忽然勒了勒缰绳,喊住了旁边的怡亲王,同时一抬手,表情严肃地对着后方做了个手势。

后方两人的亲兵也都齐齐地停下了马。

当马蹄声停下,周围就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只有马匹的嘶鸣声和呼啸的风声回荡在周围。

迎面拂来的寒风送来了远处的鼓声,一下接着一下,声声不止。

从他们所在的位置极目远眺,可以望见远处连绵的山脉,影影绰绰。

这鼓声是从山脉那边传来的。

“这是……乌寰山的战鼓?”怡亲王若有所思地道,眼眸陡然变得锐利起来,神情一凛。

明芮点了点头,沉声道:“两国战事现在胶着在乌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