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过于熟悉 处处破招

漠南九十九泉。

萧胡辇双手抱着一个巨大的木箱来到了右营的空地,百余契丹妇人正在空地上搭着木架,支晒着皮革,她们嘴里还唱着小曲,豪迈悠扬,却是李白的《侠客行》。

罗幼度支持萧胡辇建帐,让她们保留契丹人的习俗。当然不是让他们完完全全去当契丹人,真要如此,百年之后,契丹还是契丹,关系一生疏,照样得干起来,又有什么意义?

故而萧胡辇手中的这支部落有着契丹游牧民族的习性,但内部文化却逐步为汉文化取代。

他们开始学习汉语,小孩子读经史子集,唱着汉人的歌曲,大有契丹皮汉人骨的感觉。

长吐了口气,萧胡辇抹了抹额上的汗珠,高声道:“拉得紧实一些,皮革拉得越紧实越好。最后几个好太阳了,将皮革晒好了,过个暖冬。”

五六个契丹妇人笑着应着,上来将木箱里陈放的皮革取出,一并拿去制晒。

这些皮革都是他们部落共同的财产,他们族中男人外出狩猎,得来的各类牲口的皮革,其中以狼兔最多。

萧胡辇也不打扰她们干活,而是在营中巡视着,部落里的男女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有挑柴打铁的汉子,做饭缝制衣服的妇人,来来往往都是烟火气息。

他们见到萧胡辇经过,都会恭敬地叫一声“将军”。

萧胡辇笑着回应,一点也看不出来,她们是出来打仗的,就跟日常生活一般。

在营中逛了一圈,萧胡辇回到了自己的营帐,拿了一本手札看了起来。

在汴京的这几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中原正统的文化兵法。

虽说如《孙子兵法》、《吴子兵书》、《三韬》、《六略》之类的兵书早已烂大街,契丹内部也有。但是这些笼统的兵书,传授的多是大道理,真正细节方面的东西是历代将帅根据自己的行军经验谱写的心得。

这些东西往往都是以手札的形式出现,且代代相传。

便如符彦卿送给罗幼度的手札,里面就记载着符家几代人的打仗心得。尤其是符存审留下的手札,让罗幼度惊为天人。

符彦卿这个让契丹惊呼符王的家伙确实牛批,但跟他老爹符存审比起来,还要差上一个档次。

萧胡辇算得上是罗幼度的半个徒弟,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柴克宏迁到了汴京,萧胡辇又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比起历史上那个威震漠北,压得蒙古、乌古抬不起头的镇边大帅,年纪上是小了许多,但能力并不弱于分毫。

“将军!”萧挞凛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萧胡辇放下手札,说道:“进来!”

萧挞凛风风火火地入帐,一脸的喜意,说道:“一切都如将军说得一样,得知我向漠北方向出击,兀氏乞儿已经派兵去将牛羊接回来了。”

萧胡辇颔首道:“继续给我盯着他们,一旦他们将牛羊往远了赶,立刻袭扰,总之不能让他们将牛羊喂饱,不能让他们外出狩猎,更不能储备过冬食物。”

萧挞凛跺脚捶胸,高声领命。

萧胡辇道:“去将你父亲叫来。”

不一会儿,萧术鲁列大步入帐。

萧胡辇问起了存储物资的情况,说道:“入冬以后,就是决胜之日。我们的族人不能冻着,事先统计御寒之物。如果不够,要及时向朝廷讨要。”

她并没有将自己视为外人。

这为大虞而战,冬天了讨要过冬衣物,合情合理。

萧术鲁列看着身上尽显大将之风的萧胡辇,心中暗赞:“老族长生了一个好女儿。”

萧胡辇的成长,他这位叔父是看在眼里的。

初到漠南,高举萧家义旗的时候,萧胡辇还略显生嫩,随着族人越来越多,族部强盛,担子越重,她成长得也越快。

此次出征,是萧胡辇第一次率领大兵团作战。

不过三个月时间,已经隐隐有了大将风采。

萧胡辇部是最早出击的,与蒙古打了不少回合,并没有什么成果。

这并非实力问题,而是蒙古过于油滑。

他们知道装备上的差距,并不正面进攻,而是迂回袭扰。不断地搞偷袭,就如草原上的狼群一样,以顽强的意志与耐心,寻找破绽。

蒙古会的这一套,契丹人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