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赈灾 派谁去呢?
农历六月, 烈日炎炎。
黎荞下了早朝之后回到翰林院,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拎起茶壶倒了杯凉茶。
半壶凉茶灌下去,火烧火燎的喉咙终于好受一些了。
当了五品官之后, 黎荞就需要上早朝了。
但是,排在他前面的大官儿依旧很多,他现在依旧得站在太极殿外。
不过,和从前相比,他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了, 他现在站在距离大殿门口两米远的地方。
这个位置虽靠近了盛鸿,但依旧是风能吹着、太阳能晒着, 和从前站在广场上没什么区别。
从前十日一上朝, 他一个月只需要受三次罪。
但现在,他两日一上朝,大夏天的, 他站在殿门外, 身上的官袍还得穿戴整齐,一个多时辰的早朝下来, 他被晒的身上的汗水就没下去过。
从怀中掏出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他抓着大蒲扇坐在了椅子上。
还是得继续往上升,不然每两日一次的上朝可太受罪了。
当上五品官大半个月了, 这大半个月来, 盛鸿并没有召他入宫让他讲解经书史书等各类书籍的疑惑, 翰林院除了他,还有三位侍读学士, 各个都是饱学之士, 有这三位侍读学士在, 想来盛鸿在读书中真的有疑惑, 那也不会喊他过去解惑。
咳,盛鸿是知道他到底有几斤几两的。
所以,这大半个月来,他每日老老实实的看书,然后每隔几日就去给庶吉士讲课。
他讲课的内容不是三史三传那些,而是自由发挥,他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论真才实学,那帮庶吉士各个也都是学富五车,都比他牛逼,所以他讲课时讲的不是书本上的内容。
他讲的是如何做一个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他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他出身农家,而且他也有非常辛苦的卖鱼经历,他的夫郎陶竹,更是有一人撑起全家的更辛苦的经历。
在这个问题上,他真的很有发言权。
他给这些庶吉士讲课时,首先是强调农人的不易。
靠天吃饭,在田地里刨食,抗风险能力极其低,一旦家中有人生病或者是遇见什么事,那就得卖田地甚至是卖人。
这么不堪一击的群体,却是一个王朝的基石,税收,兵役徭役等,都是靠这个群体撑着。
这个群体如此重要,却又那么脆弱,为官者既然吃了他们种的粮食,拿了他们交的赋税,那自然有保护他们的义务。
民可以没有官儿,但官儿若是没有了民,那还是官儿么?
……
总之,他根据盛鸿一贯强调的民富才能国安的思路,向这些庶吉士阐述民与官相辅相成的道理。
就目前为止,他这一番朴实的道理还挺能服众,那帮庶吉士并没有提出异议——
当然,也可能是这些人有异议,但不愿意与他起冲突,所以懒得反驳他。
毕竟他现在在翰林院,看上去比杜故勤更有前途,而这些庶吉士连官儿都不是,哪里敢反驳他。
他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听进去了多少,但只要有一人听进去了,那他就不算做无用功。
摇晃着手中的大蒲扇,他翻开昨日未看完的前朝一位大儒对《春秋》作的注释书,准备继续看。
一上午在读书中度过。
中午,翰林院的饭食依旧没什么滋味,再加上天气炎热,更是让人没有胃口。
但这不包括黎荞。
将他自己那份饭吃完,他也不午休,而是继续看书。
盛鸿让他多看书,那就多看书,他正经读书的时间太短,此时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才能对得起侍读学士这一官职。
下午四点,下班。
冬日这个点有可能天都快黑了,但夏日,此时太阳的威力仅次于中午,陶竹在牛车里放了两个冰盆,牛车里的温度依旧烫人。
陶竹对接他下班的兴致不减,大热天的也非得过来,黎荞瞧着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无奈道:“明日在家陪着俩崽子吧,这种天气,随便动弹一下就是满身汗。”
“今天是有正事儿。”
陶竹笑着招呼他上牛车:“我看中了一处宅子,咱们俩一起去看看。”
黎荞去年冬天就说要买宅子,但一直没看到合适的,陶竹出了月子之后,便把这个活计接了过去。
他今天看中的这个宅子,距离现在的家有些远,隔了好几条巷子,但挺适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