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别时容易见时难

可生逢乱世,家国尚且无法保全,又何况一对小儿女的爱情。

那一年,倭国来袭,很快便攻下了北边的几个城市,举国震惊。

当时的政府无能,各地被军阀割据。大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

只有北地的霍大帅放出话来坚决抗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将敌人赶出国土。

一时间,有志青年纷纷参军报国。

楚云蘅也在这个时候毅然决然选择关闭了自己的医院,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北上,去前线做军医。

婚礼在即,未婚夫却选择北上参军。

白冉冉哭也哭过,闹也闹过,但她心里也明白,无国无家,他们的婚礼毫无意义。

她了解楚云蘅,他不是囿于儿女情长的寻常男子。他的心里装着家国天下、百姓疾苦,否则他不会放弃楚家的产业而选择行医救人。

最终,白冉冉还是含泪送恋人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楚云蘅在站台上抱着她,在她耳边轻声承诺:“我会回来的,等着我,冉冉。我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回来的。”

汽笛拉响,列车缓缓启动,从车窗里探出身子挥手的楚云蘅,成了白冉冉记忆里最后一副有颜色的画面。

那天天气很好,天很蓝,云彩好像都飘得很高,空气中传来浓郁的桂花香。

以至于白冉冉死后的很多年里,记忆开始变得模糊,但那味道她依然记得。

是秋天啊,云蘅走的时候,是秋天。

送别了楚云蘅的白冉冉,依然是骄傲的白家大小姐。

她才不会做什么望夫石,在深闺苦苦等待未婚夫,那会让她的云蘅哥哥笑话的。

于是白冉冉积极参加到各种进步青年的活动中,他们共同进行爱国宣传,为前方战事积极筹款,还制作发行报刊批判当局昏聩,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每日的忙碌就是白冉冉强行给自己注射的保命针剂。

她不敢停下来,不敢去想楚云蘅,她怕自己胡思乱想,更怕这些胡思乱想成真。

一开始,她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楚云蘅的信。

看他介绍前线的生活,说自己又从死神手里救下了几个战士。

他从来不说辛苦,但白冉冉知道,前线的日子又怎么会好过。

后来,战事吃紧,楚云蘅的信降到了每月才有一封。

他不再提前线的一切,却恨不得在这一封信里写尽所有思念。

白冉冉那时候其实好害怕。每次展开楚云蘅的信之前,她都怕他在信里劝她不要等了。

还好,楚云蘅没有这么做。

他了解她的未婚妻,所以不会用这些看似为她着想的话来伤她的心。

在他的信里,他一直都是那个留洋归来意气风发的楚家少爷,永远温和儒雅、情意缠绵。

再后来,白冉冉收不到楚云蘅的信了。

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三年……

甚至连楚家人都已经默认楚云蘅牺牲在前线了。

楚家老爷子亲自到白家来退亲,说婚礼未办,两个孩子都是自由的。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比旧时,不要耽误了冉冉。

白家没有接受,准确地说,是白冉冉不接受。

她坚信云蘅只是在前线通信不方便,他一定会回来的。

她白冉冉除了楚云蘅谁也不嫁!

楚家人心里又疼又愧,白家人也拗不过她,退婚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楚云蘅走后的第六年,倭寇还在入侵,已经危及海城,城里的大户纷纷准备撤离这里搬去港城。

这个时候的白冉冉,心里已经明白,楚云蘅大概率是回不来了。

楚家和白家都准备撤走了,白冉冉却决定留下来。

她小时候听祖母说,人不管在哪里离世,魂魄一定会回到最牵挂的地方再看一看,见一见思念的人。

她不希望楚云蘅回来的时候找不见家人,也找不见自己。

所以她要留下来等他。

他说过会回来,就一定会的。

白冉冉在轮船离港的前一刻逃了出来,白、楚两家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个人被遗留在港口上。

她面朝游轮跪了下来,给两家的长辈磕了三个头。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也算和云蘅哥哥拜过高堂了吧。

白冉冉没有再回白家,而是搬到了楚家楚云蘅的院子里。

城破的那一天,白冉冉穿上一身嫁衣,在她自己布置的婚房里吞金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