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辱君王,下及黎庶
温子昇闻言,立马来了好奇,他急忙请教道:
“还望国丈不吝赐教。”
“韦某匹夫,不敢当国丈之称。”
韦孝宽赶紧推辞,虽然女儿韦长英位列后宫二十七世妇之一,仅在一后、三夫人、九嫔之下,但他也没敢真把自己当国丈看。
对于温子昇的求教,他笑道:
“温主使只需在返洛途中四处宣扬,陛下怜悯百姓,不愿再生战乱,于是诚心求娶南朝公主,以求盟好,却遭南朝君臣羞辱,言:‘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如此,陛下必不降罪。”
温子昇一听,内心直呼好家伙,世上还有心这么脏的,他终于明白自己这趟出使除了给韦孝宽南下打掩护以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给高澄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反正打死他都不敢相信这种事情韦孝宽敢自作主张。
统一北地后,北方养民休战,除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以外,已有七年未发动过大规模战事,民众已经习惯了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旦妄开战端,底层民众可不会在乎你囊括四海的雄心壮志,少不了要惹民生怨。
对于别的统治者来说,让民众们抱怨几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高澄这人他不沾锅,这辈子就图百姓嘴里的一个好名声。
要发动一场大规模南征战争,对国内可不得有一个借口么。
高澄自十二岁镇守洛阳以来,施政以德,深得军民爱戴,如今大齐天子却遭人羞辱‘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
鲜卑人会因索虏之称愤怒,北地汉人也会因伧父之言而愤慨,这不是在打高澄一个人的脸,这是在羞辱所有大齐军民!
这一言论一旦在北方流传开来,可以想见国内是个什么境况。
至于萧衍一方,如何辩解也无用,且不说细作能否在北方为南梁辩解,就冲南梁十三年前背盟相攻的行径,大家是信你,还是信翩翩君子的温子昇,更何况人家温子昇是亲赴建康回来的,你在北方又怎么知道详情。
《孙子兵法·火攻篇》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愤怒会让君主、大将失去理智,无法针对战场局势沉着冷静地思考,可难不成高澄与其亲信大将们会因为他自编自导的这场戏,而被愤怒冲昏头脑?
但对于普通将士,愤怒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战场上无需他们过多的去动脑子,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怀揣着满腔怒火,听从指挥,一往无前。
高澄过往对北方将士们的恩德不会被遗忘,是他宁愿在财政上背负沉重负担,也要奏请以军饷养兵,让大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非寄希望于战场劫掠。
更别提才给大家伙发放布匹赏赐,且不提与高氏有两代人情谊的六镇鲜卑,哪怕是汉军将士都得咬牙切齿与梁人讨要个说法,只不过鉴于南梁过往背盟的行径,恐怕给了说法也不会信。
有这么一位面慈心黑的开国君主,况且还是这般年轻,温子昇可以预见到未来朝臣们被其用权术玩弄的场景。
心底是这样想,嘴上可不敢这样说,他得装作完全不清楚高澄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不能在未来提起是韦孝宽为自己出的主意,将来被记载在史册上的说法,或许会是他温子昇畏惧罪责,于是想了这么一出法子,用来推卸罪责:
不是我温子昇不努力,是他们南梁欺人太甚。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大齐君臣把萧衍出言羞辱高澄一事给坐实了,毕竟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如今大齐是在由张师齐受命主持编撰《魏史》,未来若是能灭亡萧梁,只怕为南梁修史的也会是他。
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发明家,张师齐的史德无需赘述,给萧衍栽赃这件小事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一番头脑风暴后,温子昇赶忙对韦孝宽表示感谢,韦孝宽也果然如他所预料,让其对外人保密,勿使旁人知晓自己代为出谋。
温子昇自然是连声答应下来,韦孝宽为了掩人耳目,不愿与温子昇同行,很快他就坐上了一辆马车,两人分道扬镳,只是韦孝宽所言,温子昇牢牢记在心底。
别管高澄有没有抱希望,此番终究是无功而返,若不把这件事办好了,回了洛阳两罪并罚,他温子昇可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