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吃错药了?
嘉靖十四年初,除了会试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新的九庙落成。嘉靖皇帝热衷于礼制改革,这是他的又一重大成果。
按照正常时间,殿试一般定于三月十五日,距离会试结束足足有半个月。
秦德威暗暗吐槽,这大概就是为了给朝堂大佬们留出充分的提前博弈时间。
但秦德威等待的嘉靖十四年殿试时间更晚,因为龙体欠安,于是殿试推迟到了四月初二。
这又让秦德威记了起来,后人据史料分析,在湖北长大的嘉靖皇帝可能不适应北方冬天气候,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年冬春交际时经常发病。
这下好了,留给大佬们提前博弈的时间更长了。
要想理解博弈过程,就要先明白殿试的基本游戏规则。
所有殿试试卷经过弥封后,平均分配给十来个读卷官大佬。
因为时间有限,每位大佬只看自己手里这二三十份不知名的试卷,并评出一等试卷,再交给内阁。
然后首辅与内阁会在一等试卷里面,再选出三人名单,呈给皇上作为三鼎甲的候选,剩下的一等试卷就是二甲前列了。
整个过程就产生了巨大的博弈和利益交换空间,一位大臣的真正权势如何,在殿试上就能直接体现出来。
不知为什么,据统计,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与权臣尤其是首辅同省的概率很大,大概是偶然现象吧。
如果说会试之前,数千考生们都是盲盒瞎猜,不到最后不知道主考官是谁。
但到了殿试之前,一切就明摆着了。
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家住在哪里都知道,有本事就进去拜码头吧。
这就是为什么秦德威今晚出现在刑部尚书王廷相家的原因,为了殿试,不寒碜。
还有个比秦德威来的更早的人,名叫郭朴,河南籍考生,而王廷相也是出生在河南的。
都是今科举子,所以秦德威与郭朴肯定算同年了。
两个年轻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互相笑了笑,然后郭朴就告辞了。
看着秦德威,王廷相也发愁,主要是秦德威惹得人太多太大了。
论官场排名,他王廷相这刑部尚书是排在几个大学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之后的人。
在他前面的人里,你秦德威得罪过四个,旁边还有个都察院的霍韬。
于是王廷相就实话实说的叹道:“老夫真有无能为力之感啊。”
秦德威装傻的答话说:“是不是来请托的乡亲太多了,让浚川公力所不能及?
其实那户部许尚书也是河南人,乡籍比浚川公你还正宗,也比浚川公你更位高权重,让乡亲去找许尚书就好了。
在下毕竟是你们复古派的传承人,您身后名还响不响,全靠在下亮不亮了!”
王廷相无语,他是这个意思吗?
又透露风声说:“你知不知道,霍韬已经发了话,这次一定要将你压到三百名以后。”
秦德威觉得霍韬太不专业了:“殿试大典,他不去想办法提拔自己人,只盯着我做甚?”
王廷相解释内幕说:“上次嘉靖十一年殿试,状元是广东籍,那都是霍韬和方献夫的人情。
所以这次轮到霍韬出让人情了,干脆就不想照应人,只拿所有资源来打压你。”
秦德威愤愤不平:“至于如此记仇吗!”
王廷相忍不住吐槽说:“两年前在承天门外,又在十几个大臣的面前,霍韬被你气到当场昏迷,之后吏部天官也丢了,这仇谁能忘?”
秦德威仍然不屑一顾的说:“霍韬只是个小角色,不用理他!”
王廷相摇摇头:“你也别装傻了,霍韬的行为肯定都是首辅张孚敬默许的。
在殿试上,老夫很难与首辅抗衡,连第一步收卷都很难办。”
这里又要解释下殿试收卷制度,理论上殿试也是弥封的,读卷大佬看不到试卷上人名,所以是绝对公正的,但其中奥妙就在于收卷官了。
收卷官收试卷时,如果认出交卷考生,并用心记住,就能把该考生试卷分配给某位指定的大佬手里。
但考生三百多,收卷官也记不住所有人,那他最后到底能记住几个人?
所以收卷也是稀缺资源,秦德威试卷落到谁手里就能决定最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