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关珩有时候充满人情味,有时候又显得无情。
事情的对与错在他看来是泾渭分明的,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他总是能快速地做下决断。
人类与血族的世界或许也是这样。
与关珩出门,既不像是游玩,也不像是散步。
如果硬要用什么来形容的话,宁秋砚觉得那应该是巡视,一种对变化的视察与理解。
关珩大概已经忘记了要如何在人类世界行走,他如一道穿梭在世间的影子,优雅沉静,悄无声息。宁秋砚常常望着他高大的背影,需要加快步伐,才能跟上他的脚步。
在他们走上一条街道上的天桥时,关珩停留在栏杆处,看着四面八方的大厦,看着下方的车流,看了很久。宁秋砚尝试用关珩的视角去看世界,猜想一两百年前或许这里还是一条小道,不存在高楼,甚至连民居都没有几座。
天气很阴,风刮起他们的头发,宁秋砚双手插进口袋,脖子冷得缩起来,但心就变得很静。
这种感觉原来不是在渡岛才能感受到的。
而是因为关珩。
有关珩在的地方,始终都萦绕静谧的氛围。当变化出现在不变的永恒面前,全世界都可以是一座孤岛。
但关珩也不排斥这繁华的城市。
他们离开天桥,步入热闹喧哗的广场,近距离地欣赏溯京铁塔。两人找了个长椅找了个长椅坐下,不远处有游客和小孩在喂鸽子。
正像宁秋砚对关珩介绍的,溯京铁塔在白天也夜晚都很漂亮。
宁秋砚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座不可以攀登、也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铁塔到底有什么用。
关珩说,和埃菲尔铁塔、东京塔不同,溯京铁塔只是艺术家募资建立的艺术作品,其创作目的是试图修建为世界上最高的铁塔。
人类偶尔产生的想法很疯狂,当然,最后它没能成型,只修建到原计划三分之一的高度就被迫停工。后来经政府处理修缮继续建造,勉强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政府建造过程中,那位艺术家得知结果百般阻挠,最后从塔身一跃而下,因为他认为这样的作品失去了初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宁秋砚对这件事略有耳闻。
他猜想当年一定是轰动性的新闻,关珩说不定亲眼看过报纸。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秋砚道,“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他的想法。”
“不只是你。”关珩说,“当年多少人想得到这座的命名权,我想,它差一点就被叫做‘瓦格纳铁塔’。”
宁秋砚吃了一惊:“您是说那个‘山茶花之夜’的琼斯先生?”
“这样排场的艺术总要有人买单。”关珩大约认为这件事无聊至极,唇边露出点笑意,“不然你以为铁塔的初始建造资金从哪里来?”
四周都灰蒙蒙的,铁塔成了唯一一抹亮眼的红。
纵使聊起的是百年前的事,关珩看上去仍是那么的年轻,短发与深灰色大衣、黑色皮质手套,都让他更像是都市中人,与周遭环境毫无违和感。
奇怪的是他们这一片较为安静,白鸽只在距离他们较远的地方飞,从不落在附近的地面。
或许是这让他们有些引人注目,或者是两人坐在一起的画面颇为养眼,有经过的路人拍下了他们的照片。
宁秋砚注意到,那位路人没走多远,就被两名高大的成年男性拦住了。
他们礼貌地请路人拿出了手机,路人一脸惊恐。
宁秋砚知道那就是关珩的人,他们应该是在要求路人删除照片。
关珩只淡淡地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下午,两人像大多数观光客那样,去了溯京博物馆。
进入这里需要实名认证,宁秋砚担心关珩不能进入,正在思考时,关珩已经进入了道闸另一侧,不知使用了什么办法。
人类的规则并不能对血族造成真正的桎梏。
“来。”关珩对宁秋砚伸出手。
宁秋砚快步走上去,握住了。
在博物馆里,他们分开了一段时间,宁秋砚参观历史,而关珩的方向和他不同,最后又在约定的地点相遇。这次关珩不需要宁秋砚再给他讲讲外面世界的变化,宁秋砚也不必认为自己很无趣。
虽然他们都很清楚,关珩并没有旺盛的好奇心,他回去渡岛之后,他们不一定会再有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