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番外十八楚瑾(完)

楚瑾对楚沂说:“三妹妹,我想出去。”

她如今觉得自己最对不住楚沂,因她缘故,出门受冷眼,前阵子又受了无妄之灾。她愧对的人,又多了一个。

明明自己才是长姐,如今竟然要楚沂这个做妹妹的为她操心,为她谋划。

楚瑾的确帮了些小忙,可画画花样子,给些养身方子,这些对楚沂的益处也不大,换别人也行。

三妹妹心善,说这些是不想她一蹶不振,让她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处。

楚瑾能想到的就利用从前和陈王的情分,陈王送他的礼物她挑选了几样,让楚沂去瑾秋轩拿。

从前发生的事、萧秉言的性情、秦书妍的性子、两人的喜好……她都一字不落地告诉楚沂。

兴许是有用的,别的事她在佛堂,也帮不了太多。

在佛堂的每一日都难熬,后来楚瑾想那些日子,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小小的窗子和佛像前的烛光。

那时有抄不完的经文,婆子们不会跟她说话,日子就像一潭死水。

她想,那时能从佛堂出来,她觉得不是靠父亲母亲,更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从前最不起眼的三妹妹。

陈王出事黎王出事,肯定都和三妹妹有关,但楚瑾不知楚沂暗中做了什么。

自楚沂那次来过之后,院子外高墙还在,但是看着她的婆子却一日比一日少了。

陈王出事,言官弹劾,最后倒台,是因为其母妃害了人的缘故。

楚瑾想,这也算是命,当初没嫁给陈王是好事,不然她如今也得落个被圈禁的下场。

有时不信命也难,多巧,她从佛堂出来,萧秉言被圈禁在了王府,两人的处境对调,也让萧秉言尝尝被困在一个地方的苦楚。

从佛堂出对不起,“把你关起来也是逼不得已……你别怨恨母亲。”

楚瑾摇着头道:“女儿怎么会这么想,若非母亲,女儿现在能不能在母亲面前说话都不知道……”

这些事楚瑾都明白,也不用多言,余生她只想在母亲跟前好好尽孝,再不想别的事。

嫁人是楚瑾不敢再想的事,从陈王到楚国公,天下男子几乎一个德行。就算有人看在楚国公府的面子上娶了她,可心里肯定还会记着从前的事。

那是一根刺,楚瑾偶尔都会想起,她和萧秉言那时太过张扬,议亲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几乎尽人皆知。

当初是金童玉女,如今连烂菜叶子都比不上,试问天底下哪个男子,情愿自己的妻子那么大张旗鼓地跟别人议过亲。

楚瑾知道,怕亲事不成,议亲都是悄悄地来,也不影响两方后面再议亲。

尽管陈王出事了,可是那依旧是天家,就算楚瑾从佛堂出没有就没有的。

也管不住悠悠众口,与其嫁人更受非议,还不如直接绝了这年头。

楚瑾知道事情既已过去,她能出来已是万幸,不敢强求太多。

只要不嫁人就好了,能从佛堂出来,她就已经很知足了。

别的她也不多想,往后的日子里她想好好孝顺母亲,多帮三妹妹。至于亲事,楚瑾让严氏别给她议亲了。

严氏知道女儿不愿,况且刚从佛堂出起来并不短,先待些日子,议亲之事不必操之过急。

她从没想过有人会来国公府提亲。

还是向楚瑾提亲,话,这份情谊楚瑾记着,可实在不敢耽误。她年纪大了,又经历过这么多事。虽不是残花败柳之身,可那样的名声,实在配不上人家。

再者,楚瑾不是拿着终身大事报恩的人,也不是谁人都能娶她的。

有人求亲就嫁了,那才是拿着婚姻大事当玩笑。

但陆枕言不像是在开玩笑,登门数次,言辞恳切,严氏满意,这才来问她的意思。

陆枕言这个人,品性过关,家世差些,最主要的是,严氏看他是真的不在意从前的事,反而很是心疼楚瑾。

议亲本就不能求事事完美,家世差点,楚瑾陪嫁多些,日子也不难过。

楚瑾道:“全凭母亲做主。”

母亲看人多不会看错,再者,楚瑾心里也愿意。

她年纪不小,议亲之后很快就成亲了。

从幼时在国公府学堂读书,到后来名扬盛京,结果关进佛堂一年多时日,最后嫁人生子,办了善堂,这一步一步走过来,有苦有甜,有笑也有酸涩,总之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