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生平背景
易夏也看到了最新章的评论, 看到大家的讨论,忍不住开始思考后续的问题。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肯定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果现在她实在另一个世界写的小说, 自然不需要在意什么, 毕竟她写的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
可在这个世界, 在小说中出现从未出现过的内容, 哪怕她想办法极力避免,在文中强调诗词的来源,也不能完全改变读者对于某件事的想法。
诗词歌赋,每一种类型的题材都有经典传承,那些诗人、词人,用他们的一生造就了流传千古的经典, 也是那一首首诗词, 给这些人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
她可以复制诗词歌赋, 可以用侧面描写表现出他们的名声,却无法用言语,描绘出他们真正的人生,没办法让全部的读者相信, 虽然他们早已走过属于他们的一生,但他们确确实实都是真实存在的人。
吃了午饭, 易夏从自己的书架里抽出一本之前打印出来的诗集,走到阳台, 在阳台吊椅上坐着, 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后, 翻开诗集看里面的诗词。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学这些诗词, 又或许是因为她对这些诗词背后的那些人多少都有些印象, 这会儿再看这些熟悉的诗词,她突然能够感觉到什么叫做“与历史对话”。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她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一首诗,对她来说,可能也是她最熟悉的,能与杜甫搭上边的一首诗。
看这首诗的时候,她可以想象到杜甫当时的状况,想象到那个老人的形象和心态。
但这,与她了解杜甫有很大关系。
诗与人的关系,诗与当时的时代的关系,诗与读诗者心境的关系,这些,对于某首诗在看的人眼中是什么模样,都有很大的关联。
诗人的一生,与诗本身,相辅相成。
想着,易夏合上手里的书,打开绿江的后台,点开她一早就发布的随笔文章,点击发布新章。
是她一开始想岔了,虽然她可以通过少少放一些诗的内容,以吊起读者的胃口,但并不意味着她不能放出这些诗人的真实人生阅历。
既然有些读者只凭一首诗代入作诗者的心态,那就把诗人的人生展现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更深入了解诗人本尊是什么样的。
杜甫,后世称杜工部、杜少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内容并不需要她现写,先前整理相关资料的时候,与杜甫相关的内容都被转移到一个文档内,除了打印出来的资料之外,网上她也进行了保存,这会儿只需要直接将相关的资料调出来,复制粘贴就行。
……
“张泽,这是不久之前刚刚送过来的,说是在一个无名小墓里发现的,被找到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碎片状,但能拼凑出一些东西,你有空的时候拼一拼。”
同事将东西拿过来,放在张泽身边,看他埋头做事,搬了条椅子坐下,轻声询问:“这段时间是不是累了?我这个不着急,你慢慢来就成,原本这个无名小墓里的东西也没什么人在意,但吴老师说这东西有点特别,才叫你试着拼。”
“有点累,”张泽眨了眨眼,整个人往后仰,靠在椅背上,看向同事,“你手上的事也忙吧?”
“我还好,就是一直做同一件事,有那么一点无聊,”同事说着,又连忙道,“不过我可没有偷懒,你看看时间,给你的东西,我都是趁着午休的时候给你送过来的。”
张泽抬起手,看了眼时间,确实已经到了午休的时间,而且还超过了一会儿。
“忙完这阵就好了,”他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将东西放好,拍了拍同事的肩,“走吧,去吃饭。”
“呦,不容易啊,你今天居然可以准时跟我去吃饭?”同事笑道。
“人嘛,累了总得要休息,”张泽起身,跟同事往外走,走的时候没忘记问之前拿到他面前那东西的情况,“现在这么忙,不是说无名小墓的东西暂时不处理吗?怎么拿到我这里来了?”
考古也有讲究,墓主人的身份越尊贵,考古的优先性就越先,这倒不是歧视,只是在古代那个环境,越尊贵的人能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就越多,书籍这样的东西,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普通人家恐怕终其一生,都不会买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