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刘琦相中了庞德

董卓一身坚硬的甲胄,手持长剑,头戴狮形兜鍪,指挥数万精锐出现在了刘琦等人的眼帘中。

他初至渭水时,并没有让三军将士立寨,而是将兵马一分为二,以凉州军为主的一部去往渭水东面立寨,与刘琦在陈仓的布阵只有一水之隔。

董卓立寨的位置,正好堵住了陈仓同往大散关的路,防止刘琦兵马撤返汉中郡。

董卓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要至刘琦于死地。

而刘琦为何没有在渭水东面安营?

一则是因为他所需要依托的陈仓主县城区域是在渭水河的西面,同时有六盘山可以作为依托,整军布阵,可以抢占有利地形。

而东面除了临近大散关之外,并无险要可守,八百里秦岭倒是险要……但险要的非人力所能及,百丈悬崖峭壁,爬都爬不上去,如何能算作险要?最多不过算作绝境而已。

刘琦麾下也有骑兵,但他的骑兵不过三千多,跟董卓麾下动辄近万的骑兵集团是没有办法正面抗衡的。

他只能依托于地势固守与对方抗衡。

二则刘琦也是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于其在大散关建立营寨,给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抱有侥幸心理,反倒不如是主动断了可以逃跑的归路,放弃那个念想,与董卓抗衡到底。

再说了,如果自己真的被董卓击溃,恐怕逃到大散关之前,也已经被西凉军追上生擒了。

董卓一面在渭河东安建营寨,一面亲自督促三万精兵,在水流不急的地方渡过渭水,来到刘琦一方的东面布阵,并以西凉军和并州军最精锐的骑兵为先驱,准备给刘琦先来一番强力轰击。

在建立营寨前,董卓先命吕布率领并州军前往进攻。

刘琦的兵马虽然是依托于险要的陈仓,但陈仓的险要并不是指它有多大多高的城廓,相反的,陈仓四周几乎没有什么高墙,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刘琦军建立大寨来帮其巩固。

说到底,陈仓真正的险要也不过是三面环山而已。

而不环山的那一面虽然西高东低,有利于刘琦防守,但两军终归是需要正面硬撼的!

刘琦的兵马固守于西,准备凭借地势与对方决战,而马超则是主动请缨,要和阎行率兵在正面与西凉军对阵。

董卓麾下的主力是西凉兵,但马超和阎行的主力也是西凉军。

董卓有战马,马超和阎行也有战马。

马超现在还年轻,不到十七岁,还不是几十年后那个可以驾驭西北之众能与曹操决战的军阀枭雄。

现在的他,还只是初生牛犊而已。

有意思的是,董卓这第一次试探性的与荆州军交锋,派出来的主将,是并州军的主将吕布。

后世时,喜欢看演义中武将单挑的人有一个冷门说法,三国前半部看吕布,后半部看马超。

虽然这种说法并不被大多人接受,但确实是有这么一个说法。

就刘琦看来,吕布和马超确实有很多共通点,一个是英武,两个人的外貌都是英武过人,类似于那种钢铁硬汉的形象。

其二是两人身上都有着浓烈的边疆色彩,一个出身并州,一个出身凉州,一个常年和匈奴人打交道,一个常年和羌族打交道。

其三是这两个人都以勇猛著称,一个高居群雄之上,独孤求败无人可挡,一个横扫西州,号称神威天将军。

最后一点,就是这两人都没什么是非观念,性格偏凉薄,一个弑主如砍瓜切菜,一个直接放弃了在京中为人质的父亲,不管其生死,起兵与曹操作对。

不过此时,这两位却都没有见过面,不知道未来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吕布才不管对面的人是谁,他是那种自信到极点的人。

吕布的人生信条就是,莫要告知某敌人有多少,也莫要告诉某敌人是谁,你只要告诉我他们在哪里便可。

面对马超和阎行的人马,吕布果断地发动了进攻。

他采取了正面突破的策略!

他带着并州狼骑,以最标准的骑兵对决的锥形之阵,狠狠钉入了马超和阎行的骑兵军阵之中。

锥形阵是为骑兵的强攻主阵,古人曾言,锥形阵犹如利剑,前锋不尖锐不能突入,左右两翼不锋利不能割裂敌人,主力部队的实力不雄厚不能列成这样的阵式,但这样的阵只要列成,就可以“决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