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夏夜趣闻

最近的年代里, 战争的深渊、信仰的危机、经济的震荡以及叛逆一代的茫然,已经是成为了这一代人民内心深处的恐慌。

无论是冷战还是蜜月,不管是美国还是世界,其实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 都无可避免地被笼罩在未知前路的可怕阴影之下。

与此同时, 诞生的就是叛逆狂野火花四射的新好莱坞电影。

但现在, 那些平静水面之下的危机,似乎亦随着上层政策的变动, 而放缓了到来的脚步。

于是乎, 以《大白鲨》这种标志着好莱坞“伟大的平凡人”这一传统主题,就再次冒出了头。

从库布里克之前的说法里,苏韵是自一开始进组就知道,斯皮尔伯格其实并不太喜欢这部未来会让他名利双收的《大白鲨》——因为他曾经有着的是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而不是为了汲汲于名利,从而拍出一部又一部只为赚钱的流水线电影。

毕竟还是个年轻人, 多少都带着点视钱财如粪土的清高。

不过,清高总得在金钱的打压下低头, 所以斯皮尔伯格才会为了环球“拍完这部电影以后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的这个承诺,投身到了《大白鲨》的拍摄中。

不情不愿的人员加上技术不到位的技术,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模型制作知识, 模型入水故障不断、周边人员清理困难等问题致使了多次重拍的恶性循环, 最后就必然会出现拍摄周期的不断拉长和影片预算的逐步升高这两个结局。

好不容易熬过了资金和技术的危机, 现在正处于平稳的时期, 苏韵相信,提出一点有建设性的意见, 应该会很容易被斯皮尔伯格采取。

而且, 原本纯商业性质的“普通人”冒险惊悚片添上了经久不衰的环保内核, 这也是与他本来不甘心拍摄纯为赚钱的商业片的想法一致。

因此斯皮尔伯格在和苏韵详细商讨了一番之后,就在剧本中添补上了这一个小细节。

有关这一个细节的补充,后世对此的评价就是:目光长远准确的伟大人物总是会对一切都常怀悲悯与畏惧之心,而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却只会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祸延子孙的警告。

嘲的就是某些为了利益而造就了小事化大滔天巨灾、并且还不愿承认不愿道歉不愿补救,只想着拖上全世界一起下水遭殃的脑残。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苏韵等人,尚未能知道后世的现实竟要比虚拟的故事都要“精彩”。

目前,在斯皮尔伯格因为得到了足够的投资而开始重新编排起剧本的主线和细节时,一名反对者跳了出来。

“我承认,苏的细节补充得不错,但结局的修改我并不同意。”说话的人正是《大白鲨》的原著小说作者彼得·本奇利,因为是原著作者的福利,所以他就在片中客串了一位报道海滩盛况的电视记者,算是过了一把亲眼目睹自己的文字故事即将会变成动态影画的瘾。

“既然你们无法打动格里高利·派克,那么原本的结尾致敬情节就不应该修改——否则这就是对作品的亵渎!”本奇利看完修改后的结局,顿时展现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但这样修改后的结局有爆点,能更好地抓住观众。”斯皮尔伯格耐心地解释道。

本奇利扶了一下眼镜:“所以呢?爆点就是所谓的大白鲨被气瓶爆头的情节?这完全就不符合实际!”

“但影片本来就是脱胎于实际而又脱离于实际。”苏韵插话进来:扪心自问,她是更喜欢斯皮尔伯格修改后的结局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观众还是作为一个电影从业人员,气瓶爆头的影音刺激绝对就是要比缓缓失血的平淡来得吸引眼球。

或许从文字上看,能感受到那种随着时间逐渐流逝的恐慌和燃起的希望;但在一部定位是以商业为主的电影时间里,戏剧性和具备视觉冲击的结局,就是最佳的结局享受。

毫无疑问的,斯皮尔伯格即使是不太情愿的开始,但在正式上手之后,也是立刻就动用起了他敏锐的商业触觉来对剧本故事进行了相应的改动;相比之下,原著作者本奇利那外行指挥内行的坚持,就成了拖后腿的一个障碍。

所以说是绝对不能小瞧一直保持着温和性格的人,因为这些人一旦生起气来,那可要比平时脾气不好的人都要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