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找人

找人,自然免不了会去老关家。关家人也是一脸懵,人的确来过,但走的时候还是大天亮的,这么大一活人能去了哪里?

查文斌看相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他一早便看出这个二丫今日会有一劫,原本想着能够帮她一把,没成想还是没算到路上。

老葛家开始发动亲戚朋友,农村里这点好,谁家有个什么事儿,不用言语,大家伙儿都会主动帮着。这年初一的晚上,我们村里的老少爷们,小媳妇儿老大娘们,就都开始三五成群的打着手电出门了。

洪村是山区,村落是顺河而建,非常依赖地势,属于典型的峡谷地形,也就相对不怎么集中。这河谷的两岸就是群山,地处天目山脉的腹地,山与山那又是绵延不绝。这人一旦进了山,那要找起来可就真麻烦了。

恰逢查文斌出来的时候,遇到了父亲。

“文斌啊,你可真神了!”父亲小声道:“今天中午你问的那个人,听说去了一趟老关家后,傍晚回去的路上失踪了。”

从老关家出来去往老葛家,这段距离总共不过二里地,但是在这段路的正中位置却又有一个分岔口。

这个分岔口的左边是通往将军庙的,当地人称为小坑道。而右手边则是通往老葛所在的那个生产队,当地人成为大坑道。

靠大坑队的这条岔路,房屋相对集中,且都是靠在马路边。二丫要从这儿往家门口去,至少会经过十来户人家,且这些人家基本都与老葛家沾亲带故,她要从这儿过,被看到的概率是很高的。

而小坑队就不同了,从左手边进去,一直到最里面的将军庙,总共就只有四户人家。其中有两户当天都出去走亲戚了,家中无人。那个自称看见二丫进去的是个年纪已经70多岁的老太太,她说自己眼神不好,只是依稀看见有个人从路上往里走,看着挺像二丫。

“小坑的话就麻烦大了,”父亲道:“这一路上去有峡谷,有水库,还有以前开矿留下的废矿坑。再加上小坑的山大,整个浙西北的最高峰都在这里面,天知道她会往哪个方向。查先生,你是怎么看出她会出事的?”

“人的面相,阳火,这东西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查文斌道:“其实你看多了就会发现,那些会倒霉的人总是会有一些特殊面的。”

春节期间,人多,看着那漫山遍野的人。查文斌来到将军庙前停了下来,很多年前,就是在这儿,查文斌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如今,它已经翻新过,小庙前的大缸里,还在冒着缕缕尚未烧完的青烟。

他回头瞥了一眼那大缸,停了下来,又折了回去。

烧香,一般分为两个时间段:大年三十过了十二点,要么就是正月初一的早上一早。当然那些信徒众多的大庙除外,而像这种乡野小庙,无外乎这两个时间段。

而那缸里的香燃烧的还剩下个尾,结合这香的燃烧程度,查文斌很容易就推算出来,这香刚刚插进去的时候,理应就是二丫经过这里的时候。

“你去问一问。”

洪村不大,来这儿烧香的香客基本也就是本村人。父亲听罢,又去找人打听,问了一圈,都说没有人在傍晚来这里烧过香,那么这一柱香是谁烧的呢?很快,大家就都聚集到了庙前。

而当查文斌把剩下的那一小段香从缸中拔出后,他又发现这三根香,并不是普通的线香,而是篆香。这种香的身上是有刻度的,以前人经常讲一炷香的时间,但香长度不一,质地不同,燃烧的时间也就不相同。为了满足计时功能,所以就有人制作了一种标准刻度香。

这种香,有着统一的配料和统一的尺寸,以达到燃烧时间精确的目的。所以往往在一个地区,只有一家制香厂会生产,而安县是没有这种香的,但在隔壁的长县却有生产这种篆香的基地。

且每种香配料不同,所以燃烧出来的味道也就各不相同,像查文斌这样的用香熟手,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它的来历。

“这是长县马家庄名香阁的东西,听你说过,老关家的小女儿就是嫁到那里的吧?”

“没错,”父亲道:“你是说这香是?”

“你们派个人去他家中寻一寻便知,如果他家中有这种香,那么二丫大概去了哪我心里便是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