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还原现场

兰城临河,山脚下就是安县境内最大的苕溪,河面最宽处可达百米,常年奔流不息,直入太湖。早些年,兰城人靠着这条河里的砂石也富过一些人,所见之处,到处都是采砂留下的大坑,那山脚下除了一些茅草之外也便没有别的什么植物了。

这山坡倒也不高,七八十米,沿着那小道一路都是硕大的花岗岩,弯弯曲曲了走了好一阵才上到了山坡上方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只见那路边生长着两堆茅草,中间有一道勉强可过人的缝隙。超子废了好半天劲才找来一根木棍,他在那拍打了半天才分出一条小道来。

此处是左右山势呈合围,是一处坡面,随处可见散落的石料,地面上带着花纹的青砖依稀还能辨认,从那硕大厚实的长条石来看,当年这庙的规模还算不小。

眼下虽然是冬季,但在这片平坦处却不见半点花草灌木,一派死气沉沉的萧瑟模样。听那老人讲,这庙被毁后原先还残留着的好料都被后来运下山区当做建材了,现在这苕溪河两岸很多堤坝用的就是这里的石头。

而在那平台的正前方则是一处悬崖,下方便是宽阔而平静的苕溪河,站在这山涧眺望着远方,可将整个兰城尽收眼底。

超子感叹道:“这地方的风水可真不错,要是能在这儿弄个小宅,看那日落日出,便是颇有些隐居的味道了。”

“我就怕你八字不够硬,”查文斌笑道:“这可是一处孤煞之地,老祖宗选地方都是有讲究的。这寺庙依我看,当年应该是为了镇这条河,你有所不知,这苕溪河过去哪一年不涨水。”

那舅姥爷一听顿时道:“你这话不假,每年汛期,我们这儿的一楼基本都是泡在水里的,没办法,地势决定的。”他又道:“当年那个石像我记得二十几个好小伙,用碗口粗的木杠前拉后推才给弄出来。就在这里,用石锤砸断了它的脖子,然后从你们前面这道坡给推进了下面的这条河里。结果第二年的夏天,洪水几乎淹掉了整座兰城,后来老人们都说是因为砸了这庙才报的报应。”

查文斌点了点头道:“其实在风水上,寺庙本身就是抵挡煞气的东西,挡住之后煞气分散到两边,但现在这个屏风没了,藏不住风也就聚不住气,空有这苕溪风水却白瞎了整个村落。”

刘斌听完叹了口气道:“所以,兰城也就从安县最富的混成了现在这最穷的了。”

再看后面那堆乱石,查文斌用脚步丈量了一下原先庙基的位置,因为刘斌带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他说日志里记载,何老考虑到这口棺材的重要性,担心被人破坏,所以打算择日把它挪进这庙的地宫里,至于后面有没有挪,日志里便没有再继续说了。

大概两根烟的功夫后,查文斌走到一堆乱石的前方停了下来,他仔细看了看手里的罗盘道:“应该就是这里了,当时估计那尊神像就摆在这儿,地宫通常位于神像的正下方。不过刘斌,这事儿是不是得经过你们部门的同意?”

刘斌拿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挂断后说道:“查先生,可以在被监督的情况下特事特办,毕竟这地方没有挂牌文保单位,要不,我这就联系几个人来干?”

中午时分,一台小型挖机顺着那山坡缓缓爬了上来,在文管局几个同志都在场的情况下,它举起了铁铲开始清理起表面的碎石。前后也就两个钟头吧,按照查文斌事先画好的那个区域就已经露出了真容,在这堆乱石之下果然都是大块方整的石砖。

不光如此,地面还有一处不规则的破洞,石板呈不规则的破裂状,而正是在这破洞之下他们发现了那处地宫。

这地方说是个地宫倒不如说是个地下室,拢共也就十来个平方,两三米高。用手电一照那里面的场景便尽收眼底,只见这小地宫里靠西的位置还有一尊小神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木板散落在四周,隐约可见那些木板上有些淡淡的金光反射。

这是一个让他们心里顿觉紧张的画面,系着绳子的刘斌和查文斌一前一后的都下到里面。刘斌打着手电仔细看着那些木板的表面,只见木质上隐约有云彩纹,凑在鼻子上嗅了嗅一股淡淡的幽香若隐若现。

刘斌兴奋把坚定结果告诉了查文斌道:“这是金丝楠木没错,不过毁成这样,是不是这东西也让他们给砸了啊?”